論道理性收藏 |
發布日期:08-10-20 11:27:24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記者:藝術品價格已經這么高了,還需要去“救”嗎?
杭春曉:“救市”這個概念是出自資本市場的一種運作方法,若把它用到藝術品市場上,就會出現大問題。很簡單,藝術品是一種高檔的消費品,是為少數人服務的產品,但它采用的消售方式是較原始的實物現貨交易制。在這種情況下,用資本運作的方式“救市”,恰恰說明了這種實物現貨操盤具有很高的風險性。幾年前,藝術品價格為什么會出現一年翻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前10年中那些作品的市場價值沒有被發現,而突然間被發現時人們跟風炒作,引發爆炸性行情。表面看這種狀況是乎合情合理,但卻給日后帶來了很大困惑:面對天價作品是介入還是不介入?于是很多人產生了恐高心理,收藏者的價值判斷開始出現混亂。花幾千萬元抱回家的東西,天天擔心它變成廢紙,產生恐慌心理是難免的。是恐懼失敗的投資,還是因價格波動引起心理失衡?這時候會產生很多問題。 記者:面對收藏者特別是高位接貨的投資者產生的恐慌情緒,藝術品價格或許會回落,這時人們是否應該去買入藝術品做長期收藏? 王紹璠:藝術品的價值提升是有客觀規律的。參與藝術活動嚴格意義上是一種品位,真的藝術活動往往是少數人的品位。有一個問題,目前對中國藝術品產生恐慌的只是油畫嗎?只是中國人的這種畫法嗎?我看不是。而我們的畫在整個世界藝術潮流里的定位在哪里?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這才應該是恐慌的原因之一。市場上大多數人喜歡跟風,如果這是一種投資行為,我認為是非理性的。 記者:在目前情況下,我們應該怎樣投資藝術品?為了避免高位被套,投資者是否只能采取觀望態度? 杭春曉:一定會有被套進去的人,也有跳出來的人,任何市場都會有一些人虧錢一些人獲利的。講理性判斷,是因為藝術品收藏不是單純的投資行為,這是藝術品市場不同于其它投資市場的重要特征。實際上很簡單,如果你不是抱著短期內贏利的心態去購買藝術品,而是抱著另外一種心態,即喜歡藝術品而去收藏它、消費它的話,那你就可以不被任何恐慌情緒所困擾。 記者:藝術品收藏與投資有什么不同?兩者是什么關系? 盛葳:收藏和投資,這是兩個很難分開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其實,僅僅作為收藏是不會出現恐慌的。 藝術品收藏開始于17世紀的荷蘭,當時有一個畫派叫“荷蘭小畫派”,這個畫派畫的都是很小件的作品,像《倒牛奶的女仆》這類。從那時開始才形成了個人收藏的市場,之前,藝術 |
上一篇:銀幣正反面竟分屬兩幣 如非贗品價值百萬(圖)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