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錢幣收藏十分活躍,很多工薪族也參與進來,錢幣收藏尤其是珍稀錢幣的收藏對資金需求很大,一般的工薪層,即便是資金實力較雄厚的大戶恐怕也不能無限制地長期投入其間,錢幣收藏若是只進不出,那么再多的錢也難以維系無盡的收藏欲望。“以幣養幣”就成了錢幣投資收藏中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以幣養幣是指每隔一段時間將手里一部分增值幅度大、題材普通或重復的錢幣賣出,用獲得的錢購買自己沒有的且性價比更合理的品種。通過這種循環收藏,既能擺脫囊中羞澀的困境,又能滿足長期收藏的愛好,它是工薪層集幣愛好者妥善解決資金缺口的好辦法。
適時買入
錢幣收藏是一個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粗到精循序漸進的過程。集幣愛好者可將自己所藏的各式錢幣進行分門別類,排出精品、優品、普品。當你要添置新品而手中資金又不足時,就先將普品部分進行處理,頂尖的藏品則留下不出。這樣,似滾雪球越滾越大,藏品也會越來越精、越來越豐富,形成良性循環。
當然,單純地賣出普品有時也覺得不可取,收藏錢幣還可采用藏兩份賣一份的方法,即每款藏品買入兩份,一份自己收藏,一份高價轉手賺回成本。一般在沒特別把握的情況下不輕易出大手筆,如有特別看好的品種才可多買一些,即進行規模收藏,規模收藏有時會產生更大的收益率。因為規模系列的藏品與單件藏品的價值明顯不同,它的價格不是簡單相加,有時會高出許多,最典型的就是一卷流通紀念幣的每枚單價比零星單枚的散幣售價要高很多,這對于以幣養幣的工薪層集幣愛好者來說,看準品種,進行規模收藏,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集幣者的鑒賞能力和收藏品位的不斷提高,有些集幣者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情況,開展以某一個檔次更高的錢幣系列品類作為專項收藏,他們調整收藏次序,縮減錢幣收藏項目,對藏品進行“精兵簡政”,將過去收集起來的雜亂藏品“下崗”投放市場,以保證主藏項目的順利進行。一些功力深厚的聰明集幣者有時看到能夠賺錢的藏品,盡管不屬于自己的收藏門類,偶爾也會及時買下,適當時候再出手,但最終其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養”自己的專項錢幣收藏。(供稿:遼寧遼銀錢幣經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