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消息,某地一家藏品公司以“免費領禮品”為誘餌,誘導當地居民購買紀念幣及外國“連體鈔”。該公司宣稱,投資者可以以低價購買,持有半年到一年后,將升值40%—60%;并且保證,投資者購買后,公司還將定期回收。不少人聞訊紛紛購買,然而,眼看約定的回收期限將至,該公司卻已是人去樓空,致使許多投資者被騙幾萬乃至幾十萬元。
如今,人們收入水平提高,投資理財觀念增強,早已不再滿足將手里的余錢存銀行,除購買基金、股票、銀行理財產品,還有些人選擇以收藏方式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應該說,這樣一種投資理財方式有其可取之處,它既有助于居民個人加強自我財富管理,也能借此怡情悅性、增長見識,豐富自己的生活內容。
然而,與傳統保本型投資理財工具相比,投資錢幣等收藏方式風險往往不小。這不僅在于錢幣市場價格波動大,而且,收藏錢幣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如果貿然入行,很可能如上述案例中陷于圈套者那樣,遭致慘痛損失。
目前,我國多數居民雖說對于假幣的風險防范意識不斷增強,但在錢幣收藏知識的全面、系統掌握上尚存很大欠缺。許多人不留意錢幣在版別、冠號、印制工藝上的區別,不清楚“全新品”、“翻新品”的差異,不明白國外貨幣的發行流通情況,搞不懂收藏鑒定證書的真偽;更有不少人不知道哪些錢幣可以合法收藏、哪些錢幣未經批準不能裝幀買賣,不知道從哪些渠道購買錢幣更為靠譜,等等。對此,如若難以做到成竹在胸,而只是盲目地跟著別人走,靠運氣從事錢幣收藏,那就難保不會受騙上當。
人民銀行作為我國貨幣的發行與管理部門,近年來在普及人民幣知識、防范打擊制販假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當前,針對錢幣收藏與投資形勢,各級人民銀行還須更為細致深入地開展工作,除了繼續加強假幣辨識知識的宣傳之外,還應與當地的收藏協會、錢幣協會等機構協同配合,重點做好人民幣、紀念幣以及外幣收藏知識的系統普及,適時開展錢幣收藏的風險提示,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還可為收藏投資者積極提供錢幣真偽的鑒別服務等,以此幫助更多的人規避陷阱,凈化錢幣收藏市場。
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