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二枚福字賀歲銀幣的發行,到我市“龍城金幣”咨詢的市民也隨之增多。交流中發現,有的市民因對金銀紀念幣了解不夠而被市場誤導,給自己的投資收藏帶來很大風險。
誤識一:以為是生肖紀念幣
有人稱福幣集滿12年就成“全套”,這是把福字賀歲跟生肖紀念混談了。央行每年都發行生肖題材的金銀紀念幣和流通紀念幣,圖案均以當年生肖為主,集滿12年自然是一輪全套。福幣的圖案主體都是“福”字,沒有生肖,是類似“吉慶有余”、“萬象更新”那樣的又一個賀歲題材,將連續發行多少年也沒定。市場將福幣混成生肖幣無非是想擺脫以前賀歲題材表現不佳的負面影響。
誤識二:跟流通紀念幣比量
有人拿同是首發的2003羊年生肖流通紀念幣比較來說明福幣量少,這是誤識一基礎上的更大誤識。流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是兩個領域,各自的特性和參照都不同。如流通紀念幣都是銅鎳鋼材質、面額等值、通常發行量數千萬;貴金屬紀念幣都是金銀鈀材質、面額不等值、通常發行量數萬。2015版福幣是銀幣,60萬量在金銀紀念幣中已僅次于熊貓銀幣,2016版擴到190萬更是天量。市場偷換概念就是想誤導消費。
誤識三:把虛抬價格看作漲
有市民見福幣價漲了就以為它很熱,這也是市場常見的大誤識。金銀幣市場經常炒作,價漲未必是實,如果不明真相就很容易掉進陷阱。量大新品如果沒有大量沉淀支持,價格炒得再高也是虛的,終究都要回落的,金銀紀念幣的歷程中幾乎都是這樣的規律。2015版福幣價格炒高后一直沒人接單,回頭低走又將引發恐慌性拋盤,處境越來越尷尬。如果2016版斷尾式大擴量仍不能促進接單,后市風險將更大。
來源:常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