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世界之眼——絲綢之路錢幣大展”開幕式在西安源浩華藏博物館舉行。
新華網西安9月12日電(李保娟) 9月10日,“2016世界之眼——絲綢之路錢幣大展”開幕式在西安源浩華藏博物館舉行。本次展覽由由北京青年國際文化藝術協會、西安源浩華藏博物館、四川思茅草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韓國最高經營者峰會共同舉辦。原大英博物館幣章部絲路錢幣研究員、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王丹也參加了開幕式。
西安源浩華藏博物館館長魯智勇致辭。
作為第八屆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的重要展覽之一,本次展覽共計展出了四百余枚錢幣。同時本次展覽完整性、系統性很高,展出的部分錢幣來自希臘、意大利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歷史上流通的貨幣,時間跨度從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19世紀,涵蓋了30多個王朝。
“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兼具歷史、民俗、宗教等豐富的文化資源。錢幣作為絲綢之路上以物易物外的另一種交易方式,在整個絲綢貿易的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絲綢之路就是錢幣之路。同時,它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的象征。可以說,錢幣就是一個國家社會文化的反映,不論是從錢幣上的銘文、還是圖像都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通過研究,我們才能更加清楚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當時的發展狀況,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歷史和文化支持。”王丹向記者介紹到。
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共分為六個部分,包括從世界第一枚錢幣起源到錢幣的設計、工藝史話;從錢幣上不同文字的組合、演變到希臘文化、羅馬文化、中華文化、中亞文化的共融;從銅幣的大量應運反映出游牧文化到農耕文化的繁榮進程;從錢幣的多樣式到文化的差異性、多元化等。所展出的部分錢幣是第一次亮相于公眾面前,同時展出的錢幣從幣材、銘文、人物等方面也呈現出多樣性,十余種銘文的錢幣可以讓觀眾更加全面的透視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
本次展覽中,具有代表性的錢幣是一枚亞歷山大銀幣,亞歷山大銀幣是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發行的一種貨幣,其特殊性在于幣面上刻有亞歷山大大帝的頭像,亞歷山大大帝也因此成為第一位出現在錢幣上的人物。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征的過程中也將這種錢幣形式帶到了印度、中西亞地區,此后,中西亞地區的錢幣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普遍開始使用打制著國王頭像或特定圖案的貨幣同時,作為絲綢之路貿易過程中的交換媒介,絲綢之路古錢幣已經成為了一種特殊的絲路收藏藝術品。也受到了越來越多收藏者的喜愛。西安源浩華藏博物館館長魯智勇說道:“當今中國人開始喜歡收藏絲路藝術品,這是一種國際收藏觀的體現。回顧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時代,都是中國人具有國際胸懷的時代,現在的中國收藏者和收藏市場還處于萌發階段,只有具有國際視野和長遠眼光的人,才能在未來國際交流合作和文化大發展的時代引領潮流。絲綢之路錢幣涵蓋的歷史、朝代、文字、宗教內容極其豐厚,也一定會引起各方的關注。”
據悉,展覽將從9月10日持續到10月10日,為期一個月。期間,還將舉辦國際博物館錢幣專業研討會及 “一帶一路”文化青少年分享會。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