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商人坐莊郵幣卡市場 |
本欄目屬于財經紀實小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有人在網上給高智留言,說從上周起怎么不見高智每天更新博客了。高智說,一是最近特別忙,二是從上周三在博客里首先叫出跨年度行情已經展開后,基調已定。多寫行情也就是這么回事,大家拿著股票待漲就是。那朋友便說能不能得閑后說說其它市場,比如收藏品市場,他最近在郵幣卡市場中買了一些錢幣,但也吃套了。 高智素來關注郵幣卡市場,在1996-1997年那波郵幣卡牛市時,他曾經擔任上海某報郵幣卡專版的總策劃。那時候每周4個版面的郵幣卡內容,做得頗為精致。一朝出爐,還要被小販拿到長三角去銷售。但1997年后,郵幣卡市場泡沫破滅,隨之而來的就是整整10年的沉寂。當時在新客站邊上的不夜城,是繼盧工后,滬上新開的又一家頗具規模的郵幣卡市場,一到五樓,全都是各種銷售郵幣卡的柜臺。1997年,不夜城郵幣卡市場關門大吉,那里現在成了手機二手貨市場,人們已經很難從這幢大樓中看到當年炒作郵幣卡的盛景。 “昨天說,國慶節后,人民幣收藏市場價格突然大幅跳水。目前第四套人民幣1980版的2元已經跌到50元;1990版的2元則跌至25元;1980版的50元報價為1600元,1990版的50元報價為160元,跌幅均接近一半。凡是暴炒的東西總有暴跌的一天。這沒有什么可以奇怪的。暴炒,就是一種"擊鼓傳花"的游戲,總有無力相接的時候。 ”高智說。 “2010年,市場傳聞稱不少溫州民間資金介入郵幣卡市場。甚至市場傳出消息,溫州團成群結隊涌入京滬市場,最高峰時一天的成交額超過1億元。這些資金看準一些量少的紙幣品種,大肆買進,造成個別品種價格連續翻番,如1980版2元紙幣,從最初的不足10元猛漲到80元。現在郵幣卡市場疲弱,又有人說,溫州資本開始出貨回籠資金,大資金撤離,郵幣卡雄風豈能再起。這到底是真是假? ”一直關心郵幣卡收藏的勞七桃痛恨游資的興風作浪,但又覺得這個市場缺乏規范,大起大落好像一直是這個市場的宿命。 “這使我想起1996-1997年那波郵幣卡牛市,當時炒作的理由是,97香港回歸,港人要來收購內地的郵幣卡,所以當時市場中只要跟香港回歸掛上鉤的品種都遭到狂炒,其實哪有港人收購一說,都是幕后莊家編造的謊言。所以我想說,現在把郵幣卡市場跟溫州民間資金趨緊扯上邊,多半又是莊家自編自導的好戲。 ”高智道。千萬不要以為溫州人什么都敢炒,什么都愿意炒。據高智了解,市場中真正善于在郵幣卡市場坐莊的還是傳統上的那些個郵商和幣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