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禍華的沙俄羌帖(葉真銘) |
發布日期:09-10-20 08:37:5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葉真銘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10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沙俄羌帖是我國東北和新疆民間對近代沙俄帝國非法在我國發行流通的盧布紙幣的俗稱。沙俄羌帖從19世紀60年代侵入我國東北和新疆,至20世紀20年代貶值成為廢紙,禍害中華達半個多世紀,搜刮掠奪了中國人民巨額的財富,嚴重破壞了我國東北和新疆地區的經濟,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難。 19世紀60年代起,沙俄羌帖越過中俄邊境侵入我國東北和新疆地區。19世紀90年代隨著沙俄操縱的華俄道勝銀行在新疆和黑龍江建立分支機構和中東鐵路開工建設,沙俄羌帖開始大量流入。1903年中東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后,鐵路當局強行規定鐵路客票、運費及稅費一律收取羌帖,羌帖流通量迅速增加。據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統計,當時僅哈爾濱、中東鐵路沿線羌帖流通量就在1億盧布以上,流通在南滿和津、滬、新疆等地的還不計在內,其總額約占全俄盧布流通量的1/16以上。此后,在我國境內流通的沙俄羌帖數量繼續增加。1918年一戰結束時,羌帖已獨占東北地區貨幣流通市場,當時中東鐵路沿線工商業者和一般居民均以羌帖作為計價和支付的手段。據當時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東三省經濟調查錄》記載,不僅北滿、南滿等東北地區的貨幣流通完全受羌帖控制,關內的平、津、滬等大城市甚至直、魯、豫、蘇等偏僻山村也流通使用沙俄羌帖。 近代侵入我國境內的沙俄羌帖種類很多,主要有沙俄國家銀行發行的羅曼諾夫老帖、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發行的克倫斯基新帖、高爾察克反動政府發行的鄂木斯克債券、中東鐵路管理局授意華俄道勝銀行發行的霍爾瓦特票等。此外,還有沙俄國內戰爭時期南北俄羅斯方面的戴尼根政府、高加索政府、立陶宛政府、來德政府以及海參崴遠東共和國等地方政權發行的盧布紙幣等。羅曼諾夫老帖是近代侵入我國時間最早、流通時間最長、流通額最大且危害最深的沙俄羌帖。羅曼諾夫老帖于1718年開始發行。1897年,沙俄帝國制定紙幣發行條例,由沙俄國家銀行發行紙幣,有1、3、5、10、25、50、100、500盧布等8種面額14個品種,其上印有沙皇葉卡特琳娜二世、亞歷山大三世、尼古拉一世、彼得大帝等人物頭像及水印。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沙俄羌帖為十足可兌現紙幣,幣值還是比較穩定的,1盧布一直保持著相當于中國現大洋1元左右的價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沙俄宣布盧布為不兌現紙幣,并因戰爭需要濫發羌帖,幣值開始下跌。1917年“十月革命”后羌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