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定祥“神會”新莽錢 |
發(fā)布日期:11-09-16 08:34:49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1年9月下旬,如需轉(zhuǎn)載,請務(wù)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zhuǎn)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北方地區(qū)出土了一枚形制離奇的古幣,只見它紅斑綠銹,錢面有四出紋,錢文對讀為“新幣十一銖”,這枚古幣歷代文獻(xiàn)不見記載,收藏界聞所未聞,一面市就引得了錢幣商、收藏家的好奇。 新幣十一銖 它最先為北京古玩商顧濟(jì)川所得,后轉(zhuǎn)手錢幣商李慶裕,正當(dāng)另一位大收藏家欲將這幣錢幣收入囊中、錢幣商以為奇貨可居,正要來個獅子大張口時,著名的錢幣鑒定專家張絅伯根據(jù)得到的拓片,在《泉幣》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對它的真?zhèn)伪硎緫岩桑J(rèn)為“(新幣十一銖)共有五種離奇可疑:1、以五個字銘錢離奇可疑;2、以幣字為文離奇可疑;3、以王莽國號新字為文與莽制不類離奇可疑;4、以銖紀(jì)重比秦半兩少一銖不倫不類離奇可疑;5、面文四出離奇可疑。”“審查制作,既無意義可言,考其書體亦屬陋劣之至,似魏晉而非魏晉,似六朝而非六朝,言乎秦漢,更屬擬不與倫。其殆出于無意識好事之手乎。”另一位錢幣學(xué)家鄭家相也附和張的見解。張鄭倆位在錢幣界地位舉足輕重,他們的評價,馬上使這枚在北京索價高昂的古幣,價位一落千丈,搶手的寶貝 新幣十一銖(背) 一時間成了無人問津的妖怪。 馬定祥見到新莽十一銖的拓片后,總覺得張絅伯和鄭家相的評論并不能算作對這枚古幣的蓋棺定論。1943年冬天,他到北京尋錢訪友時,特地到李慶裕的古玩鋪中目睹新莽十一銖的真容。當(dāng)李慶裕打開盛放古錢的錦盒時,馬定祥立刻覺得眼前一亮,對這枚古錢有了一種“神會”的感覺。馬定祥對古代錢幣過眼無數(shù),從這枚古幣的形制、錢文書法、整體氣韻上,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遂認(rèn)定這是一枚王莽新朝的錢幣真品。 一看馬定祥看好這枚古幣,李慶裕張口就要十一根大條。民國年間的大金條,一條就重約3000克,馬定祥連價也不還,一口應(yīng)承下來。但他手中沒有那么多的錢,就先交了10兩黃金的定錢。回到上海后,勸說“南張北方巴蜀羅”中的羅伯昭將這枚古錢買下。羅伯昭對馬定祥的見識和眼力深信不疑,毅然斥巨資收藏了這枚世間孤品。并在解放后,將這枚珍貴的錢幣捐獻(xiàn)給了中國歷史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