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與新春風俗(葉真銘)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2月,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花錢又稱“壓勝錢”或“厭勝錢”,它不是流通錢幣,但又是具有外圓內方錢幣形狀的特殊“錢幣”。我國古代種類繁多的花錢是研究當時民間風俗、民間文藝、民間信仰等民間習俗的寶貴實物資料。花錢中有不少反映春節風俗的內容,值得玩味。 賀年錢 每逢新春佳節到來之際,人們掃塵、守歲、放爆竹、貼春聯,用各種方式歡度春節。另外還專門鑄造一種賀年錢用以恭賀新春。這種錢體積較小,一面鐫有“人口平安”字樣,一面書“新春大吉”四字,言簡意賅,表達深情。 門神錢 舊時新春佳節,在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張貼門神,用以驅邪祈福。神話傳說中最早的門神是郁壘。到了唐朝時,兩位著名的武將秦叔寶、尉遲敬德榮登門神“寶座”,繪有兩位門神戎裝像的圖畫張貼懸掛于千家萬戶。明清時期,秦叔寶、尉遲敬德兩位門神又站到了錢幣上,F今傳世的門神錢一般為兩枚成套,一枚上有秦叔寶手持雙鋼鞭圖案,另一枚上有尉遲敬德手持銅锏圖案,兩門神都身著戎裝,威武無比。錢背均為或駐足回首,或奔騰跳躍的駿馬圖案。兩位門神從此以后又多了一個為人們站崗放哨的機會。 壓歲錢 每逢除夕或新春歲首,長輩們往往要給晚輩們一些錢,俗稱“壓歲錢”。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壓歲錢》記載,新春時節“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錢,亦謂之壓歲錢!遍L輩給晚輩壓歲錢有鎮歲、除邪、祈福、迎新的意義。民間還有一些長老們用紅繩索貫穿一百枚銅錢給小兒作壓歲錢的習俗,這“百錢”寓有長命百歲之意。 吉語錢 鑄造散發吉語錢也是古時中國人迎春祈福的習俗。所謂“吉語錢”,就是在錢幣上鑄造有吉祥語的錢幣。吉語錢至遲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唐宋以降漸為盛行。吉語錢種類很多,錢幣上的吉祥祝頌語內容豐富,如“福如東!、“壽比南山”等語是對長輩的祝福;如“招財進寶”、“招財利市”等是對商賈經營成功的祝愿;而“金玉滿堂”、“子孫萬代”則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 掛燈錢 清代宮廷每逢春節、元宵等節日,有以錢幣掛在宮燈上作為佩飾的習俗。每年十二月,各地的鑄錢機構都要特別鑄造一批精致的銅錢呈送內廷作為掛燈之用。這種錢幣與普通流通的錢幣不一樣,錢幣一面鑄“天子萬年”,一面為圖案或文字。乾隆以前的掛燈錢,上面多飾有龍鳳圖案,后改用文字替代。內廷宮燈制作都很精美,再配上這一枚枚精致美觀的掛燈錢,更平添了幾分色彩。 嘉慶宮錢 ( 背 )
嘉慶宮錢 ( 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