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浮雕三國英雄(江南客)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2月,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金銀浮雕三國英雄 1995年中國金銀幣“三國演義”問世之前,同題材郵票已經完成前后4組16枚郵票、2枚小型張的發行。郵票“三國演義”是人丁興旺的大家族,2大16小的畫面,足以讓設計者盡興展示他們對這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理解。相比之下,金銀幣制作困難,形制單一,既要繞開郵票設計思路以免重復,又要充分體現金銀材質的優勢,無疑,設計者面臨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1995年雖然金銀幣收藏還處在萌芽期,但因為表現的是中國民眾耳熟能詳的大題材,所以圈內圈外,有一分期待,也有一分擔心。令人欣慰的是,粉狀登場的金銀幣“三國演義⑴”,設計思路獨特而細致,設計風格簡潔而大氣,它以金銀浮雕的特殊形式,把流傳于民間的三國英雄,推到了尊貴的極致。 說到三國,必然要說“桃園三結義”,它是《三國演義》開山之筆,也是最重要的引子。正因有3位英雄志同道合走到一起,中國歷史上才出現突出那樣一段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三國演義(1)”對此特別側重,用了1/2盎司、5盎司兩枚金幣,和1枚5盎司銀幣來表現這一題材。畫面上,“桃園三結義”3英雄,一直立,一躬腰,一跪地,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把3者的個性,張飛的率直,關羽的大義,劉備的謙和,以及他們仨的兄弟關系,生動形象地刻劃了出來。既然是“桃園”結義,桃花是當然大背景,既然“結義”桃園,香案燭火也是必需。設計者從略,右寥寥數筆勾出桃枝,左淡淡幾點畫出香火,意思便盡在其中。“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透過裊裊飄動的輕煙,我們仿佛能看到3位英雄焚香禮拜的場景。 如果說“桃園三結義”是蜀漢三雄起始階段的合影,那么或金或銀的“劉備”、“關羽”、“張飛”,則是他們事業頂峰的單個形象照。設計者利用3位英雄形象的變化,將這一路走過來的風雨,不動聲色地隱于其中。傳說中,劉備身高七尺五寸,無胡須,垂手下膝,兩眼能斜看到耳朵。金銀幣上的“劉備”,身后旗麾飄舞,云煙飛動,千軍萬馬臣服于一將之下。已經稱帝的劉備,沉穩大度,仁德并重,是有理想有野心的一代梟雄。金銀幣上的“關羽”,沒有表現他“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溫酒斬華雄”等勇猛威武的場景,卻選擇了他“秉燭夜讀《春秋》”的文氣十足的一面。但看畫面,無論是直立的大刀,還是高挑的燭火,以及關羽捧書、挼須之姿,都有一名武將始終充滿高度警覺的神韻。后來關羽被神化為關帝,大概也基于此吧。相比之下,“張飛”的形象刻劃得更接近于民間威猛雄壯的傳說。有“猛張飛”之稱的武將,率二十騎兵騎,長坂坡當陽橋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金銀幣畫面描寫的,應該是這個千古流傳的場面。與張飛形象相互輝映的,是他胯下的那匹戰馬,側耳細聽,似乎“嘶嘶”鳴叫也能浮現。有這樣的將軍,這樣的戰馬,怎不讓對方聞風喪膽? 游走于“桃園三結義”弟兄之間的諸葛亮,集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為一身。金銀幣“諸葛亮”的設計,基本沿用陳壽《上諸葛亮集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的描寫。通天徹地的才干,深謀遠慮的思想,扭轉乾坤的力量,呼風喚雨的神機,設計者以“淡定自若”為精義,在他的臉上,在他的身上,在他的氣韻之中,栩栩如生地加以表現。尤其是他手中的那把鵝毛扇,半遮其須,更突出了這位蜀漢丞相過人的文韜武略。因為他的故事太多太多,草船借箭,三氣周漁,火燒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空城計等,設計者無法割舍,因此金銀幣“諸葛亮”的背景故事,設計者無法說清,我們無法看清。即便這樣,金銀幣“諸葛亮”的設計依舊值得稱道,相比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