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上海,我愛世博——專訪世博大銅章(長方形)設計者俞霞薇 |
發布日期:10-09-14 08:27:4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 |
們看的寬銀幕電影,宏大寬闊,就像上海世博和上海這座城市一樣,寬廣包容。所以我在長方型這個形制里面,不僅放進了東方之冠,還有代表一軸的陽光谷,因為它不僅是形象上的代表,也體現了現代城市的發展理念,表達上海世博的人文意義。這樣和正面又有了一個呼應。
Q8:背面圖案明顯和正面不同了,就像我們現實看到的一軸四館并不是這么布局的,您為什么會選擇這么處理? 俞霞薇:一軸四館是世博的代表場景,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但我們在設計中即使是寫實手法,也應該有所變化,不要太拘泥于原來的形態,要服從題材和畫面進行適當的藝術處理,又要從視覺上尊重它本身的特點。所以我用線條來表現陽光谷本身的晶瑩剔透,而東方之冠用抽象簡約的形式表現出來,畫面上有留白,既能體現一軸四館它們本來的結構關系,又能在視覺上讓觀賞者覺得舒服好看。 Q9:表現手法上正背面各有不同,那在工藝處理上是不是也有很大不同? 俞霞薇:這枚作品在設計和浮雕過程中我都得到了方茂森老師的大力指點和協助,他給了我很大啟示。譬如正面的外灘和建筑群我本來想用剪影,但他告訴我大銅章要有粗的也要有細的,不要一味追求造型,而要有內容,要有看頭。我們以往認為浮雕高的就是大銅章,這個觀點不完全正確,有精細的也有粗獷的,結合一體,粗一看它很高,但細一看里面又有內容有層次感,那就是值得推敲和鑒賞的好作品了。工藝處理上當然也服從于藝術手法,正面我基本用手工來做浮雕,要表現出體積感,機器會比較機械,手工浮雕就能表現出海寶的靈動和外灘的朝氣蓬勃。而背面幾乎都用機器來雕刻,包括東方之冠和陽光谷,那種線條、細膩、規范用手工做不到那種效果,用機器就很規整精細。這兩個面本身也是一種對比,兩個流派結合在一起,傳統和現代又結合在一起。 有些大銅章單純追求高浮雕,后期加工一般要壓印十幾遍才能成品,這枚作品在設計時也充分考慮到工藝處理,壓印就幾遍,效率非常高,而后期的工藝處理上也完全達到了我想要的藝術效果。 Q10:您也是一位資深的設計師,取得過非常出色的成績,譬如奧運題材的貴金屬紀念幣,您在國內造幣業的中標率是較高的,承擔了相當一部分奧運幣的設計雕刻任務。但我個人感覺,您對這枚世博大銅章似乎尤為偏愛? 俞霞薇:因為領導的信任,給了我非常大的發揮空間。只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