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硬分幣的歷史功績(耿貴文) |
發布日期:12-05-07 08:20:0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耿貴文 |
nbsp; 第二套人民幣中沒有硬幣。新中國硬幣的鑄行是從硬分幣開始的。萬事開頭難,硬分幣的面世也經歷了一段曲折的歷程。
1953年,中國人民銀行責成沈陽造幣廠恢復金屬鑄幣生產,并參與新中國首套硬幣的模具制造合金材質篩選和輔幣系列規格的研究。當時,由于我國工業生產技術比較落后,在硬分幣的建廠、制版鑄造方面,曾得到了前蘇聯老大哥的幫助。1971年以前的硬分幣,都是由沈陽造幣廠生產的。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改進,硬分幣的鑄造技術不斷提高。1972年,上海造幣廠開始制版鑄硬分幣。其自主研發鑄造的70、80年代的硬分幣,不僅較同期沈陽造幣廠的老版更具有精細、美觀、耐用易于保存的特點,而且也是從這時開始,硬分幣便有了平版、凸版和混合版之分。至此,我國的硬幣鑄造便進入了一個高質量,高水平的快速發展通道。 具體的生產過程中,從事硬分幣研發與鑄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為此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圖案版式設計、設備工藝改進,現代化機械的應用以及材質的選取等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摸索與試驗。尤其是材質配料配比方面,在1955年-1992年這個時間段內,曾進行了5次變更。 1、 鋁銅合金(含鋁99.5%,含銅0.5%),幣品有1955年的1分和5分,1956年的1分和2分。 到目前為止,我國鑄行的硬幣從品種上來說,既有流通幣,也有紀念幣;從材質上來說,既有鎂、銅、錳、鋅、鎳,也有貴金屬金和銀;從鑄造技術上來說,既有普制幣,也有精制幣。其中不會有許多精品遠銷國內外,在世界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飲水思源,當我們歷數這些輝煌成就時,決不應該忘記它們的開山鼻祖――硬分幣為此而做出的貢獻! 三、 承擔了不可替代的流通職能 從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這20多年的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