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關子鈔版”之謎(葉真銘) |
發布日期:10-09-18 08:19:1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葉真銘 |
,如印版是鉛質,而史料記載宋代紙幣印制采用銅版,《宋史•陳良佑傳》載,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發內府金,收換會子,收銅板勿造”;官印無印鈕把手,呈印版形式;官印章與印版內容系一次印刷而成,而不是鈔票內容先印而后再加蓋官印;印版與官印同出一處等。這些令人疑惑之處都說明東至關子鈔版是民間不法之徒為偽造紙幣而私制的偽鈔版。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使用紙幣的國家,而紙幣正是產生和發展于宋代。目前宋代紙幣實物資料嚴重缺乏,現存與宋代紙幣相關的文物只有三塊古鈔版,一是所謂的北宋“千斯倉”紙幣版(舊稱“北宋交子鈔版”或會子鈔版),早年流落到日本,上海吳籌中先生曾經收藏到“千斯倉”紙幣版的拓片;二是南宋“行在會子庫”銅鈔版,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名中國歷史博物館),它是建國初期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指示下從香港收購回來的;三就是上述東至縣發現的南宋關子鈔版。但前兩塊古鈔版本身內容及其發現過程均疑竇重重,學術界歷來爭論不休。而東至關子鈔版發現過程較為清楚,沒有來歷不明之嫌,印版內容也多與史料記載相吻合,并且該鈔版一套8塊,是現今所知的宋代三大鈔版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套鈔版。因此,盡管目前對其研究還沒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見,然而東至關子鈔版的歷史文物價值卻是世所公認的,著名紙幣收藏研究專家吳籌中先生稱其為“鈔版中的至尊,國寶中的重寶”,并非過譽之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