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紀念章:穿越時光隧道,感受城市變遷(楊聽松) |
發布日期:10-04-22 08:11:3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楊聽松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4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5000年,也許是太久遠了吧。歷朝歷代遺留下來的城市建筑太豐富了,飽含著這個古老民族經歷的滄桑巨變...... “上海世博會”紀念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城市變遷,追憶城市文明發展腳步的載體,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追憶過去邁向未來。紀念章以中國館作為核心設計元素,以城市變遷作為主題,以古代城池、紫禁城、上海外灘等古今城市的圖案,展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城市文明,充分應和了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內涵。 古老的城池 文明的起點 進入“上海世博會”紀念章的“時光隧道”,一座獨具韻味,形靈兼備的古代城池首先展現于我們面前,瞬間找到了中國古代城市文明的歷史記憶。高聳的城墻、厚實的城門,仿佛還能看到城樓上飄舞的軍旗,站崗巡邏的士兵。如果向遠處眺望,那巍峨俊秀的山峰層巒疊嶂,我們似乎嗅到了那金戈鐵馬的古戰場所彌漫著的硝煙氣息。 宏大的皇城 文明的驕傲 繼續前行。那是巍峨壯觀,建制莊嚴的北京紫禁城。徜徉在這城墻之下,這一偉大建筑的空間和時間縱深感,令多少人魂牽夢縈,無法忘懷。這座宏大的皇城,初建于明朝,興盛于清代,在建筑藝術上以中國傳統“立人之道”,追求著民族和平的行為準則。“上天之德,好生為大,各盡其道,為民造福”,她們承載著中華民族最厚重、最深遠的歷史文化之延伸,也是中國城市文明中建筑與文化完美結合的典范,偉大的經典,民族的驕傲。 美麗的外灘 文明的交匯 “把西方文化和建筑文明的結晶投入其中,毫無疑問,它是有價值的,它是精華。”這是學者們給予上海外灘的至高評價。正是它們,給上海嫁接了中國最早的都市生活方式,它們在今天依然散發著無窮的活力。這是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新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折衷主義的、現代主義的各種歐式風格的大廈,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密集于黃浦江西岸一個1.5公里長的地帶,甚至被不無夸張地稱為“萬國建筑博覽會”。民族的屈辱感在歷史潮水的滌蕩中漸漸沉淀,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于它的客觀評價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