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文琦
在中國的近代國畫大師中,徐悲鴻無疑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他所取得的繪畫成就為世人所贊譽,他為我國美術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為國人所敬仰。這些當然也是大多數人對徐悲鴻最直觀、普遍的認知,但很少有人能走進大師的精神世界,還原一個真實的徐悲鴻。
今年恰好是徐悲鴻誕辰120周年,為表達對這位國畫大師的緬懷和紀念,中國人民銀行于2015年3月12日發行了中國近代國畫大師(徐悲鴻)金銀紀念幣,該套金銀幣的幣面圖案均選自徐悲鴻先生最具代表性和紀念意義的畫作,筆者試圖通過鑒賞和品讀其中“和合二仙”1盎司銀幣的圖案,與大家一同感知大師的思想和內心世界。
“和合二仙”銀幣以徐悲鴻的《和合二仙》圖為藍本,截取了原畫主體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縮放在幣面的正中間,它的左右兩側裝飾有徐悲鴻先生喜畫的紅葉作為紋飾來點綴。我們知道,《和合二仙》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徐悲鴻的最早作品。和合二仙,相傳是我國民間神話中的和美團圓之神。在歷史上,以此為題材的畫作也有不少,雖然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但它們所表達的主題和寓意卻是相同的,即家庭和睦、婚姻美滿、生活吉祥如意。
就是這樣一幅寓意美好的畫作,誰能想到,徐悲鴻是在父親病逝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呢?他以此作答謝了幫辦父親喪事的廚師,隨后不久,他的妻子、兒子也相繼離世,19歲的他,過早的承受了生活的挫折和磨難,但這也讓他比同齡人更懂得感恩,更懂得珍惜每一次學習繪畫的機會。
在他人生最艱難的低谷期,他創作的《和合二仙》圖更顯得彌足珍貴,一方面表達了他對父親的孝心,另一方面,說明了他并不消極,對未來的生活依然充滿了無限美好的憧憬。即便是現在,當我們看到“和合二仙”紀念銀幣上,那兩個蓬頭、笑面的小孩,一個手持盛開的荷花,一個手捧有蓋的圓盒,充滿喜氣的樣子時,心情不禁也會豁然開朗,“荷”、“盒”諧音“和”、“合”,既讓人感到很有文化韻味,又滿滿的都是美好的祝福。
特別是在這枚紀念銀幣上,我們還可以清晰的看到鑄幣藝術和繪畫藝術的完美融合,通過采用更為精細的多層次噴砂工藝,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作水墨畫的層次和墨韻。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發行史上,這還是第一次
以現代的造幣工藝來再現傳統水墨畫的神韻。如果我們觀察再仔細點的話,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細節,那就是在那位孩童手捧的圓盒中,所放的物品與傳統圖案中的蝙蝠、珠寶不同,而是蘋果、香蕉之類的水果,表現了作者現實主義的畫風和對幸福生活的具體理解。
在對圖案中兩位人物形象的處理上,通過浮雕工藝的使用,使得兩個仙童富有立體感,其面部、體態也顯得更為圓潤飽滿,與原作相比,更加突出了仙童的福瑞之氣。尤其是主圖案兩側的紅葉紋飾,由于使用了激光雕刻工藝,讓其產生了光柵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角度下,能產生出明暗的變化,這就為幣面增添了許多動感的元素。
俗話說:“文如其人”,我想畫亦如此,繪畫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思想的表達,和合二仙,原本是一個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它的原型是“寒山、拾得原為摯友,同戀一女子而不知,寒山臨婚時才知緣由。遂棄家至蘇州削發為僧。拾得探得寒山住處,急持一盛開荷花前往,寒山也捧飯盒迎接,二人相見大喜,乃一同為僧,開山為寒山寺。因為二人所持荷花與飯盒,象征和合(荷、盒)二字,所以后人稱他們為“和合二仙”。徐悲鴻在保留故事原型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創造,在充分展現畫作藝術性的同時,也將個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使得我們透過這幅畫作,看到的是一個樂觀、堅強、向上的青年徐悲鴻。
不僅如此,在創作完這幅《和合二仙》圖后,徐悲鴻又接連遭遇到了找工作的不順,生活極其困難,在他人生的最低谷,總有身邊的朋友給予他最及時、最需要的幫助,讓他能度過難關。而當他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命運出現轉機之后,他又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無私的幫助那些想通過繪畫實現夢想的年輕人,而那些得到過他幫助的人,在學有所成之后,又幫助了更多的人。就這樣,徐悲鴻那份最初的感恩之心得以傳遞了下去,說他是畫壇的伯樂也毫不為過。
最令我感動的是,大師在國難之時,創作了許多令人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畫作,又在他病逝后,按照他的愿望,將他的1200余件作品,以及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余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余件,全部捐獻給了國家。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畫家、教育家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大師坎坷的人生、高尚的人格、不朽的精神和他那個在逆境中成長的美麗心靈,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傳頌,并從中汲取營養、獲取力量。他猶如夜空中一顆明亮的星星,永遠在繪畫藝術的世界里閃耀。
(作者系中國收藏家協會錢幣收藏委員會委員、中國金幣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