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觀賞紀念辛亥革命百年大銅章想到的……(黃沙吹盡) |
發布日期:11-06-28 07:48:0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黃沙吹盡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1年7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依稀還記得孫中山先生在民國初期,就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演說中有這么一段話,其中說到:“……共和的觀念是平等、自由、博愛――“共和國是平等之國,人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可民國六年來我們看到的是什么?是各級行政官員都視法律為糞土……;共和國是自由之國,自由是人民的天賦人權。可民國六年來我們看到的是什么?是只有當權者的自由,權力大的有大的自由,權力小的有小的自由,人民沒有權力、沒有自由;共和國是博愛之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可民國六年來我們看到的是什么?是只有人民對當權者恐懼的‘愛’,當權者對人民口頭上的虛偽的‘愛’……;共和國是法制之國――立法是國會。可民國六年來,我們看到的卻是行政權力一次又一次肆無忌憚地干涉立法,你不聽話,我就收買你,逮捕你,甚至暗殺你;行政是大總統和他統領的文官制度。可民國六年來,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打著共和旗幟的‘家天下’……”。民國六年孫文先生的這段極具革命理念的演講切中時弊,嚴厲明白無誤地剖析了使中國走向衰敗的正是保障統治者無限權力的專制制度。而今值得肯定和稱道的是在今天的中國,歷史已從神壇上走了下來,不是個可以任人隨意打扮的小姑娘;她也不像以往的歷史劇和教科書,過多地從現代的意識型態出發加以描寫和評判,而能客觀地就這些人物在歷史情境中的局限性給予平實的描寫。這標志著中國歷史的一種進步。 中山先生一生為民生、民權、民族的三民主義奔走吶喊,大聲疾呼西方作為國家格言的民主三大基石:自由、平等、博愛。宣揚倡導國民“不自由毋寧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己所欲者,常施予人”的精神。這也正是西方民主自大革命時期一直以來一以貫之的民主精神。身處東方的孫文先生把它作為神仙一把抓的治國良方,祭起“驅逐韃虜復我中華”的大旗,意圖建立一個民主的共和國。一桿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處處染滿了為締造民國幾多嘔心瀝血英勇獻身的反清和再造民國志士的鮮血,陳天華、秋瑾、徐錫麟、黃花崗72烈士、宋教仁、黃興、蔡松坡等等為國捐軀矢石間的好兒女;撐起民國的基臺下,又覆蓋有多少北伐將士的累累白骨。自百年前 的1911年武昌首義的辛亥革命算起,走向共和的漫漫長路,造就了中華大地至今百年的共和。今天在這里我們紀念辛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