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異形幣看現代金銀紀念幣的形制美(二) |
發布日期:11-01-07 16:05:1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狄文琦 |
隨著我國現代鑄幣技術的穩步提高,和對傳統造幣工藝的不斷改進,使得鑄造更多難度較大的異形幣在技術上成為可能。同時,在改革開放浪潮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給我國的錢幣鑄造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僅開闊了眼界,也提高了從業人員的創新意識,在思想上為異形幣的形制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 1996年發行長江三峽金銀紀念幣 當我第一眼看到1996年發行的長江三峽全景圖紀念銀幣時,它長方形的形制給了我認為它是紀念章或紀念銀條的錯覺,作為我國發行的第一套長方形銀幣,它的確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視覺沖擊,它的正面圖案分別是昭君宅、屈原祠、白帝廟、張飛廟。這些古建筑就像被鑲嵌在一個個長方形的畫框之中,既顯得古樸、典雅,又不失大方之氣。特別是背面圖案,分別是長江三峽不同地域的景致,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在這里得到盡情展現,單枚長方形銀幣都是一幅獨立的畫面,而4枚合在一起又構成一幅整體的長江三峽的美景,利用長方形形制的優勢,將所要表現的主題全面的呈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 1997年發行中國近代國畫大師齊白1盎司石紀念銀幣《蝦趣圖》 ![]() 1997年發行中國近代國畫大師齊白1盎司石紀念銀幣《松鼠葡萄》
隨后,1997年發行的齊白石《蝦》、《松鼠葡萄》銀幣是我國第一套單枚長方形銀幣,在第一次見識長方形紀念幣的基礎上,又加深了大家對長方形銀幣形制的認識。長方形在展現連續性畫面和突出畫面重點方面,所具有的優勢被逐漸發覺和認可。同時,探索和挖掘更多其他形制,對表現紀念幣主題可能帶來的特殊效果和功用,成為當時關注的焦點。
![]() 1999年明清扇畫銀幣正面明朝陳道復的《竹石水仙圖》 ![]() 1999年明清扇畫銀幣清代錢慧安的《柳塘牧牛圖》 ![]() 1999年明清扇畫銀幣清代張熊的《花草圖》 ![]() 1999年明清扇畫銀幣明朝藍瑛的《櫻桃小鳥》 ![]() 1999年明清扇畫銀幣明朝汪澄的《秋溪游艇圖》
也就是在這樣的良好氛圍中,第一枚扇形紀念幣誕生了,即1999年發行的明清扇畫銀幣,為30度扇形,全套共四枚銀幣,正面圖案均為明朝陳道復的《竹石水仙圖》、背面圖案分別由清代錢慧安的《柳塘牧牛圖》、清代張熊的《花草圖》、明朝藍瑛的《櫻桃小鳥》、以及明朝汪澄的《秋溪游艇圖》構成。五位畫家風格各異的作品,在扇形銀幣上形成了清新淡雅的共同氣質,畫作與它所依托的載體相得益彰,互為映襯。尤其是二者結合在一起所散發出的文化氣息,讓人從中品讀出金銀紀念幣別樣的意趣,已然分不清它是一件藝術品還是貨幣,也許二者本身就構成了一個整體,不能被分割開來看了。 自此,我國異形幣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設計思路也更為寬廣,紀念幣中所承載文化內容和表現形式也更為豐富。通過結合其他先進的工藝和技術,異形幣正以全新的風貌展現在大眾面前。(供稿:武漢市金永恒黃金錢幣有限責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