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銀紀念幣系列賞析三 |
編者按: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1年9月30日發行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銀紀念幣,引起了媒體和廣大集藏愛好者的廣泛關注,中國金幣網將陸續編發關于該套金銀紀念幣的賞析文章,希望能對集藏愛好者有所裨益。今天編發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銀紀念幣系列賞析三:舒展歷史的銀色畫卷。 舒展歷史的銀色畫卷
――鑒賞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銀幣 百年辛亥紀念,必須要說說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是一幅壯烈的歷史畫卷。歷史畫卷大型浮雕化,由董希文創作,傅天仇雕刻,最終安放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須彌座。毛澤東說:“由此上溯到1840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幾乎所有與辛亥革命相關的紀念品,都不約而同選用了這一組雕塑圖稿。中國現代金銀幣也不例外。
但,只有“辛亥革命百年”銀幣,才是一個完整地展現。
純銀之材,本銀之色,如云一般飄逸,如月一般舒展,隱約之處,是辛亥革命濃烈的戰火硝煙。
“辛亥革命百年”銀幣背面的幣面上,分為上中下3個部分,“上弦月”區域為銀幣主題,上環“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下綴“1911-2011”,如一把打開的折扇。“下弦月”區域為面額“10元”,很簡潔,很凝練。中間區域則一條玉帶,上面精心雕琢的,就是大型浮雕“武昌起義”的畫面。
1911年10月10日,“大江涌,龜蛇醒,起烽煙!憋L起云涌的深秋之夜,武昌古城上空,起義槍聲戛然而起。戰斗是激烈的殘酷的,場面是宏大的壯觀的,這個改變中國歷史的夜晚,百年之后的今天,無論怎樣描述都不為過。但,銀幣“辛亥革命百年”,還是舍棄其他,30年后,繼1981年發行的“辛亥革命70周年”金幣,再次把大型浮雕“武昌起義”鑄于幣面。
這是辛亥革命題材藝術品的經典,半個世紀以來,沒有任何美術作品能夠超越。
以1盎司純銀材質鑄就的“武昌起義”,通體散發著沒有一絲雜色的純銀之光。銀白之色有沒有象征意義?肯定有,還歷史以真實,還歷史以客觀,還歷史以公道。
同樣的經典之作,“辛亥革命70周年”金幣的畫面,只截取了原作前半部分6位人物,而構圖,又有改變原作的調整!靶梁ジ锩倌辍便y幣則不偏不倚,將林林總總共14位辛亥革命志士,原封不動鑄于幣面。14位大無畏的革命黨人,14張不同的面孔,14樣不同的表情,14種不同的姿勢,但以生命之血攻打都督府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輕撫幣面,仿佛能隱隱聽到他們發自內心的吶喊,也能隱隱感受他們澎湃于全身的激情。既把武昌起義的恢宏場景聚焦到這一點,又把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凝固于這一刻,不愧是藝術家的神來之筆。而“辛亥革命百年”銀幣,又以它接近于透明的色彩,把這神來之筆的杰作,無瑕地再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