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金銀幣發行感言(陳景林) |
欣聞中國人民銀行將于今年8月發行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甚是欣慰。一則是有關領導聽取了我們大多數集藏愛好者的建議,予以立項,并在設計思路中注入創意(青銅大器)來表現該題材;二則是如此經典題材將再掀起一波收藏熱潮,帶動海外藏家的購買興趣,并使近日較低迷的市場氣氛有所回暖。 青銅器物古雅淳樸,是國家不準公開拍賣的頂級文化遺珍。青銅大器盎然大氣、內涵深厚,在商周時代全球僅華夏子民有如此高度智慧鑄煉成無數既實用又精美的藝術品。青銅器古樸與厚重的外觀和高雅脫俗的紋路,是所謂的“真光不輝”,真真正正表現出古代中國人的氣魄。 青銅器本是金屬、素色,又有豐富的雕刻紋路與浮雕,是天生的金銀幣好題材。上世紀80年代由美國馬克思公司承銷的的出土文物系列紀念幣第一組,就是一套集藏者口誦相傳的經典佳品。該套幣選材恰當(器物本身均有豐富紋路、形狀適合小規格幣),雕工細致(用20倍放大鏡欣賞,浮雕圖案已然細致,毫無粗糙感),幣面鏡面光潔無瑕(質量高于上世紀90年代發行的第二、三組出土文物系列金幣:沒有明顯的“閃金光”問題,也沒有鏡面上的劃痕),包裝精美(幣膠盒不松脫,黑漆木盒小巧不失大方)。該套幣發行1000套,在當時屬于量大的幣品。發行當年正值金價高企時代,此套幣以其高度的文化藝術內涵,深深打動了海內外藏家,高度沉淀。1997年時價格是3萬元左右,至去年高峰期升值至32萬!這種相對量大的幣品的大幅增值說明了題材與設計的重要性,盡管發行價格也影響著市場價格。我覺得金幣本身的主要使命是弘揚祖國文化,今天富裕的中國并不再需要靠錢幣出口創匯,更重要的是要配合中央加大建設文化產業力度的方針,使中國金幣文化滲透全世界,贏得口碑與認同。 最近曾經跟造幣廠同仁開交流會,席中問及我國鑄造的錢幣與國外相比如何?我隨即在屏幕放上出土文物一組金幣圖片,并只回答一句“認真”。我解說這套幣是上世紀80年代的產物,當時技術條件,包括技師的工作、生活條件都艱苦,為何就能創造出高于國際水平的錢幣?看來我們的青年設計師和造幣工程師都面對著重大的挑戰,需要突破,但其難度無疑好比清代畫家要超越宋人一樣。 我深深期待著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的發行,期盼它成為一個開端,讓中國造幣事業向更民族、更尖端和更富創意的方向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