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
(作者:趙燕生)
(說明:本文摘錄于《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的理論與實踐》一書的第三部分第七章和《中國現代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問卷調查分析報告》的第二部分第五章。作者對其中的內容進行了增減和重新整理。)
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簡稱貴金屬幣)的市場價值由文化藝術價值和收藏投資價值共同組成,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其中的文化藝術價值是發展我國金幣市場的文化基礎和精神支柱。如果沒有優秀的文化藝術價值,我國的貴金屬幣就有可能類似于普通的金塊和銀塊,同時也將失去市場穩固發展的根基。
文化藝術價值是一個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一件文化藝術作品在創作和傳播過程中被人們普遍認知的社會價值,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對我國的貴金屬幣來說,它的文化藝術價值就是使用浮雕的藝術手段,通過設計雕刻、鑄造加工和市場流通,來傳播國家意志,宣傳國家發展,弘揚中華文化,豐富錢幣市場,滿足收藏鑒賞。
截至2017年我國已經發行貴金屬幣431個項目和2220個幣種。在這些項目和幣種中,項目主題豐富多彩、主景圖案選擇各異、設計風格百家齊放,工藝技術不斷創新。翻開一本本我國貴金屬幣的圖錄,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就是一部反映中國歷史文化、展現藝術創作精神、體現造幣技術發展的百科全書,文化藝術價值彰顯無疑。
一、解析文化藝術價值
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不是虛無縹緲的海上蜃樓,每一枚看似小小的貴金屬幣,都為我們輸送了大量實實在在的文化藝術信息。如何探索正確的研究方法,尋找科學的分析視角,對這些信息進行系統梳理,是具體研究我國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的重要基礎。
通過總結大量市場實踐和充分借鑒相關藝術品的分析方法,研究我國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的主要視角可以綜合概括為:項目主題的文化背景及歷史價值、圖案設計要素的人文及學術價值、幣種設計雕刻的藝術及美學價值、設計人員的藝術風格及創作價值以及幣種鑄造加工的技術及工藝價值等五大要素。
(一)項目主題的文化背景及歷史價值
研究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項目主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價值是首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評判項目主題重要意義的依據。項目主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價值,主要是指項目立意在我國歷史和文化發展中所處的位置和意義。
(二)圖案設計要素的人文及學術價值
研究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圖案設計要素的人文及學術價值也是需要分析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判斷幣種文化藝術價值的重要依據。圖案設計要素的人文及學術價值,主要是指當項目主題確定后,選用怎樣的文化要素最大限度地反映項目主題的歷史文化背景。
(三)幣種設計雕刻的藝術及美學價值
研究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幣種設計雕刻的藝術及美學價值更是需要進行分析研究的重要課題。幣種設計雕刻的藝術及美學價值,主要是指如何利用鑄幣特有的藝術特點和手段,通過完美的淺雕刻藝術語言,充分體現項目主題和設計要素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使其達到較高的藝術及美學效果。
(四)設計人員的藝術風格及創作價值
研究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分析設計人員的藝術風格及創作價值同樣也是十分重要的。設計人員的藝術風格及創作價值,主要是指作品的設計雕刻者具有的獨特藝術風格和社會文化價值,即所謂的名人效應。
(五)幣種鑄造加工的技術及工藝價值
研究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幣種鑄造加工的技術及工藝價值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幣種鑄造加工的技術及工藝價值,主要是指幣種鑄造加工的技術特點與含量以及這些技術特點和含量對提高文化藝術價值的貢獻。
將分析具體幣種的文化藝術價值分為五大要素,采用的是分類與綜合的研究方法:即將影響文化藝術價值的所有要素進行科學分類,在此基礎上首先單獨考察不同要素的作用和影響,確立某個幣種的個性,然后再對這些要素進行綜合分析,最終確定這個幣種的整體文化藝術價值。采用這種研究方法,不但有可能深入研究每個不同幣種具有的文化藝術特征,同時也可實現對整個體系的評估。
二、評價文化藝術價值
我國的貴金屬幣不是僅供展覽的展品,它們的文化藝術價值是經過設計鑄造和市場傳播實現的,因此社會對它們的普遍認知狀況是評價貴金屬幣文化價值優弱的唯一標準,
眾所周知,文化藝術價值本質上屬于意識形態范疇。由于不同個體在文化背景、知識體系、審美標準、審美情趣、價值取向、藝術流派等方面存在差異,對同一幣種文化藝術價值的認知往往會產生較大不同。那么是否存在某種方法對文化藝術價值進行定量研究呢?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從研究文化藝術價值的大量社會實踐看,有各種性質的專業和群眾評選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有一定規則,并且通過參與者投票完成,本質上屬于定量研究范疇,反映了參與者對文化藝術價值的一般認識和評價,同時也要接受歷史檢驗。
2017年2月至5月,在我國金幣市場舉辦了一次“中國現代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問卷調查”活動。這次活動在總結其它專業和群眾評選活動的基礎上,采用全新的定量研究方法對2015年之前發行的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進行了一次全面評價。在本文的以下部分將利用這次問卷調查活動取得的數據,對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進行試探性分析評價。
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這些調查結果僅反映參與者對我國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的一般認識,不影響和不排斥某一個體對某一幣種的獨特認識。同時這些數據和成果具有相對性特征,不存在絕對優弱。實際上人們對我國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的認識也是動態的,隨著社會文化整體素質的不斷變化和提高,對文化藝術價值的認知也一定處于變化之中。
(一)項目主題的文化背景及歷史價值
在圖3中可以看到在這次問卷調查活動中對我國貴金屬幣“項目主題的文化背景及歷史價值”的評價:
1. 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歷代杰出的歷史人物和新時期的發展建設成就為我國貴金屬幣的項目主題構建起堅實的內容骨架。例如豐富多彩的文化類項目展現了我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豐厚底蘊。例如各個歷史時期的杰出人物登上貴金屬幣畫面,讓人們無法忘懷為中華民族不斷復興而奮斗的仁人志士。例如在貴金屬幣的主題中記載的辛亥革命之后中國革命的一件件重大事件會讓人們永遠銘記中國革命的艱辛歷程。又例如各種反應新中國成立后建設成就的紀念幣項目彰顯出國家的進步與強盛。再例如通過風景名勝類項目表現祖國的大好河山也是我國貴金屬幣項目主題的一大特色。在這次“問卷調查”活動中,參與者對這些項目主題都給出高度評價,項目主題的綜合平均得分4.142,高于良好的評分標準。這個數據充分表明,從項目的主題方面觀察,我國貴金屬幣的發行得到社會認可,較好承擔了銘記歷史、弘揚文化、激勵奮進的社會文化功能。
2. 雖然從整體上觀察我國貴金屬的項目主題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但是具體分析這些項目主題的內部結構,它們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價值也是不同的,一般可分為重大項目、重要項目、一般項目和次要項目。例如“熊貓加字幣”板塊的項目主題平均得分3.302,低于項目主題平均得分20.29%,對整個“熊貓幣板塊”產生了較大下拉作用,反應了社會對“熊貓加字幣”板塊項目主題的認識度較低。再例如社會對“投資幣”“其它”和“體育幣”板塊的項目主題也給出了相對較弱的評價,其中的原因值得認真分析研究。由此可見我國貴金屬幣項目主題的質量是不平衡的,盡管每個項目在鑄造發行時都有不同的背景和依據,但在文化和歷史價值上卻千差萬別。如何充分認識這種差異,將成為全面觀察我國貴金屬幣項目題材質量的重要依據。
(二)圖案設計要素的人文及學術價值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國際慣例,貴金屬幣的最基本設計要素主要有國號、面額、鑄造年號等。其它設計要素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和安排。由于投資幣正面圖案的設計要素穩定地選用風景建筑,背面圖案的設計要素穩定地選用寫實動物,以下將主要分析對紀念幣設計要素的評價狀況。
1.正面圖案
2.背面圖案
3. 總體評價
在這里首先應該知曉:設計要素的選擇往往不是設計雕刻人員能夠決定的,一般需由管理機構做出決斷。
在圖4和圖5中可以看到在這次問卷調查活動中對我國貴金屬幣“圖案設計要素的人文及學術價值”的評價:
(1)依托我國輝煌燦爛的文化背景、不斷奮發的歷史進步和優美動人的大好河山,我國紀念幣的設計要素也是豐富多彩。這些不同的設計要素通過人物、動物、風景建筑、花卉、主題創意和藝術原型再創作,將紀念幣的文化內涵表現得淋漓精致,呈現出一幅百花齊放的文化田園景象。手拿一枚枚金銀幣,仔細端詳幣面上的圖案特色,我國的歷史文化、風景建筑、自然生態盡收眼底。這些設計要素不但為項目主題提供出飽滿的文化支撐,同時也為后續的設計雕刻奠定了豐富的藝術基礎。
(2)縱觀我國紀念幣設計要素的選擇,具有不少鮮明特色,其中藝術原型再創作就是亮點之一。在我國眾多的紀念幣中,將優秀的繪畫、雕塑和文物搬到小小錢幣之上,這些藝術原型本身的人文學術價值為提升這些幣種的文化藝術價值做出巨大貢獻。除此之外,正背面設計要素中的人物也很有特色。在紀念幣的設計要素中,一方面有名垂千史的歷代人物,也有表現民眾形象的抽象人物,這些活生生的人物給錢幣的設計雕刻注入了生命活力。在紀念幣的設計要素中還有不少風景建筑、非寫實動物,選擇這些設計要素也緊扣項目主題,充實了項目主題的文化背景,形成設計要素的另一特色。
(3)通過問卷調查參與者對設計要素的評價數據也可以看到,我國紀念幣設計要素的選擇水平是不平衡的。具體分析其中的情況,第一個主要問題是人們對正面圖案國徽特別是標準國徽的選用存在一定看法,它們的評價得分最低,對整個設計要素的平均得分產生較大的下拉作用。第二個主要問題是,對背面圖案寫實人物和寫實動物的選擇也沒有給予較高評價,說明在這些設計要素板塊中,能被人們普遍認同的精品設計要素不多,其中的原因需要認真分析。
(4)紀念幣正背面的設計要素是一個有機整體,如何在它們之間形成最佳組合和搭配也是一個重要課題。例如早期發行的生肖幣,正面圖案較多采用知名風景建筑,背面圖案很多都是知名畫家的繪畫,這種正背面設計要素的組合,能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由此文化藝術價值較高也就會順理成章。當然也有一些正背面設計要素搭配不慎講究的案例。例如有些事件類項目,正面和背面的設計要素都是風景建筑,單獨欣賞這個幣的一面都還可以,但兩面一起觀看就會給人一種藝術風格雷同之感,缺乏設計要素的整體美感和變化。如何在選擇設計要素時進行正背面的有機配合,也是需要在實踐中解決的問題。
(三)幣種設計雕刻的藝術及美學價值
鑒于投資幣的設計雕刻相對穩定,以下以分析紀念幣為主。
1.紀念幣設計雕刻評價狀況
2.總體評價
在表1中可以看到在這次問卷調查活動中對我國貴金屬幣“幣種設計雕刻的藝術及美學價值”的評價:
(1)在豐富的中華文化背景依托下,幾代錢幣設計雕刻人員和業內專家為我國貴金屬幣的藝術創作進行了艱辛探索和付出,他們深厚的藝術造詣和對藝術永無止境的追求,為人們奉獻出眾多具有優秀藝術和美學價值的錢幣作品。在這次問卷調查活動的評價中有接近百分之六十五的幣種達到較高設計雕刻水平,受到收藏界認可,為提升我國貴金屬幣的設計創作水平做出很大貢獻。
(2)三十九年來我國貴金屬幣的設計風格不斷發生變化。2000年之前以寫實和具象的設計風格為主,錢幣表面比較明快清亮,但也存在設計風格相對單一的問題。2000年之后設計風格開始出現多樣化趨勢,除了寫實具象作品之外,也出現抽象和寫意的設計雕刻風格,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為錢幣設計風格的豐富多彩開拓出新局面。于此同時也應該看到,近年來在設計雕刻創新中也出現了一些向海報和宣傳畫風格發展的動向,不少錢幣的表面被密密麻麻的浮雕所占滿,層次不清和缺乏藝術美感。從國內外大量優秀錢幣作品的設計要素選擇實踐看,貴金屬幣要素選擇的基本規律應該是:主題和基本要素突出、構圖高度濃縮概括、布局合理、清晰易懂和內涵豐富。設計實踐證明,如果符合這個基本藝術規律,美學價值就會加分,反之就會減分。
(四)設計人員的藝術風格及創作價值
紀念幣的圖案設計和雕刻是人的藝術創作,設計雕刻人員的作用和藝術修養水平將決定一個幣種的藝術和美學價值。我國的紀念幣多次在國內外錢幣評選中獲獎,這些創作者的藝術水平已經得到業界認可,他們對紀念幣藝術和美學價值的奉獻精神值得肯定。由于受到某種條件局限,雖然在設計這次調查問卷時沒有對這個要素單獨進行評價,但是從其它數據中仍然可以看到優秀設計雕刻人員的突出貢獻。
在整個紀念幣中,克勞斯世界硬幣大獎獲獎者還參與了接近1000枚幣種的原創,設計雕刻的平均得分4.100,一般都處于較高水平,表2是這些幣種中的優秀代表。數據表明設計雕刻人員的設計水平對幣種藝術和美學價值的貢獻不容小視。如何培養大批優秀的設計雕刻人員,充分發揮和宣傳這些優秀設計雕刻人員的藝術奉獻,讓他們的影響力從鑄幣界的小圈子走向國內外更大的藝術雕刻領域,大幅提升他們的社會影響力,對提高紀念幣文化藝術價值的感召力也將有重要作用。
(五)幣種鑄造加工的技術及工藝價值
我國的貴金屬幣不但是以貨幣形式出現的商品,同時也是批量鑄造的標準化工藝或藝術類收藏品。以工業技術為基礎的金屬鑄幣工藝既有局限性也有豐富的藝術擴展空間,是發展我國貴金屬幣工藝技術價值的有利手段。
1.評價得分狀況
2.總體評價
在圖6中可以看到在這次問卷調查活動中對我國貴金屬幣“幣種鑄造加工的技術及工藝價值”的評價:
(1)目前雖然說我國貴金屬幣的鑄造仍然以常規工藝技術為主,但是采用的多種創新工藝技術已經為提升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做出一定貢獻。像異形、彩色、無邊沿、硫化、方孔、鑲嵌、雙金屬、加厚和組合噴砂等工藝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我國貴金屬幣的技術含量,豐富了錢幣品種,得到收藏界的歡迎和肯定。特別是近年來正在總結經驗,加快工藝技術創新步伐,出現了一批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新幣種,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值得欣喜。
(2)不管金屬鑄幣工藝技術如何創新,都不應脫離金屬淺浮雕藝術的本質。人們不應該否定新的工藝技術在鑄幣領域的應用,同時也不宜喧賓奪主,弱化金屬鑄幣的根基。適度平衡地采用新的適用工藝技術是提高貴金屬幣工藝技術含量的基本原則。例如像彩色幣,就應盡量避免大面積無節制地采用彩色移印技術,丟失掉錢幣的藝術本質。
(3)在這次“問卷調查”活動中雖然沒有具體數據涉及鑄幣質量問題,但是鑄幣質量也是影響工藝技術質量的重要因素。從我國貴金屬幣鑄造質量的實踐看,總體上符合鑄造精良的要求,同時也存在一些質量問題。這些問題突出反應在出廠產品批量出現金幣紅斑和銀幣白斑白霧問題,對提高工藝技術價值有負面影響。如何不斷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值得思考。
(六)五大要素綜合分析
1.總體評價狀況
2.七項指標總體狀況
3.分析小結
在圖7和圖8中可以看到在這次問卷調查活動中對我國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五大要素的綜合評價:
(1)優秀和良好幣種合計達到幣種總數的45.14%,超過幣種文化藝術價值中值27.684的幣種達到幣種總數的51.25%。這些數據說明,“問卷調查”活動參與者從整體上對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詮釋了我國貴金屬幣記載歷史和傳承文化的重要社會文化功能,同時也揭示出了眾多收藏者追逐貴金屬幣的文化動因。
(2)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分布呈現兩端小中間大的格局。這些數據說明能夠被社會廣泛認同的精品和不被社會普遍認同的弱勢幣種都是少數,大多數幣種處于各種不同認同感的博弈狀態,說明提升我國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的社會普遍認同感仍有很大空間。
(3)從具體幣種文化藝術價值五大要素的評價結構看,很多幣種都有自己的突出特色。其中有的是項目主題的意義特別重大,有的是設計要素的選擇特別精準,有的是設計雕刻的水平特別突出,還有的是使用的工藝技術特別出彩。因此認識一個幣種的文化藝術價值既要探尋它的個性,同時也要進行更全面的整體評價。不能一好百好,也不能一弱百弱。另外參加這次“問卷調查”活動的幣種最高得分為33.816,沒有滿分。這個數據說明,人們對我國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的認知沒有極限滿足點,即使是在精品幣種中人們也認為存在不斷完善提高的空間,廣大收藏者對文化藝術的追求沒有止境。
(4)在具體七項指標的評價中,“問卷調查”活動參與者對我國貴金屬幣的項目主題和設計雕刻總體上給出較高評價,幣種平均分數都超過4分。對鑄造工藝技術的評價緊隨其后都在3.9分之上,也給予充分肯定。評價總分處于相對較低狀況的是設計要素的選擇和正面圖案的設計雕刻,其中的原因值得認真分析研究。
三、深入總結探索和不斷提高文化藝術價值
在接近4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金幣市場的管理層、國有專營企業、造幣企業員工、設計雕刻人員和社會各方面的專家學者艱辛探索,砥礪前行,為開發創新貴金屬幣的品種做出巨大貢獻。觀賞一枚枚精美的貴金屬幣,一座具有豐富內涵的錢幣博物館就展現在人們眼前。這里既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也能看到設計雕刻人員的藝術奉獻,還能體會到我國鑄幣技術的發展進步,充分彰顯出我國貴金屬幣記載歷史和傳承文化的重要社會文化功能,取得了令人世人矚目的發展成績。
在我國金幣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伴隨出現一些需要解決問題和短板。任何事業的發展都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必然過程,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將會使金幣事業更好發展。
(一)明確評價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優弱的標準
我國的貴金屬幣不是束之高閣的展品,它們的文化藝術價值在經過設計雕刻和鑄造發行后,要在傳播過程中經受市場的檢驗。因此是否可以明確,在社會中能否得到廣大收藏投資及消費群體的普遍接受和認同是評價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的唯一標準,而不是設計組織者和美術人員的自我感覺如何。由此決定我國貴金屬幣的項目選題、設計雕刻要津貼大眾審美的文化需求,努力達到發行目的和社會效果的高度統一,更好發揮傳播國家意志,宣傳國家發展,弘揚中華文化,豐富錢幣市場,滿足收藏鑒賞的社會文化功能。
(二)加強貴金屬幣題材資源的保護性開發與利用
我國貴金屬幣的題材也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我們應該認真總結經驗與教訓,切實加強對貴金屬幣文化資源的管理,嚴格控制紀念幣的發行項目,不能為發行而發行,不能為了短期利益無序開發,更不能將項目的主題變成為經濟利益服務的文化符號。要從宣傳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大方向出發,有計劃地開發利用好每一個寶貴文化資源,爭取把每個項目都錘煉成能夠接受歷史檢驗的精品,寧缺毋濫。只有堅持這樣的項目題材開發政策,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才能夠得到全面提升。
(三)提高評審委員會的引導把關水平
雖然設計雕刻人員的藝術水平需要不斷提高,但是專家評審委員會的素質和質量更是決定整個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的關鍵。因此要努力提高專家評審委員會的整體素質,要使專家評審委員會對豐富和提高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發揮正確導向作用,引領我國貴金屬幣的設計風格向正確方向發展。
(四)大力開展藝術鑒賞與藝術批評活動
藝術的鑒賞與批評是傳播中國金幣文化和提高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的重要武器。在目前金幣市場的宣傳實踐中,藝術鑒賞的水平仍需大幅提高,要從每個幣種的五大要素出發,前面分析評價它們的文化藝術價值,避免出現用項目主題代表一切的不平衡傾向。在大力開展藝術鑒賞的同時,也要積極展開藝術批評活動。目前在我國的金幣市場中,藝術鑒賞活動開展的比較普遍,但藝術批評活動屬于弱項。其中特別是某些市場參與者只愿享受贊揚,不愿接受批評,對正常的藝術批評活動缺乏鼓勵和引導。為此應該采取措施,不僅要讓藝術鑒賞活動登上大雅之堂,同時也要給藝術批評活動創造良好環境,要通過藝術鑒賞活動加快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的傳播,同時也要通過藝術批評活動不斷總結設計雕刻的經驗與不足,為提升文化藝術價值服務。
(五)匯集社會力量為提高文化藝術價值服務
我國有眾多的貴金屬幣收藏愛好者,他們對提升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抱有極大熱情和期望。因此可以說,不斷提升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價值不僅是管理層、設計雕刻人員和少數專家的責任,同時也需要借助社會的力量集思廣益,為提升文化藝術價值出謀獻策。為此首先要建立與收藏者信息順暢的交流渠道,不斷匯集社會反饋的情況,洞察收藏者的所想所思,從中吸取有益的意見。同時還要主動邀請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有關貴金屬幣選題、設計和鑄造的研討交流活動,面對面直接聽取有關意見建議。另外是否可以吸收國內有代表性的收藏者直接參加貴金屬幣的專家評審活動,聽取對具體幣種選材、設計、雕刻和加工方面的意見建議,使貴金屬幣面市后更接地氣。
我國具有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同時也有廣闊的收藏市場。只要始終堅持弘揚文化,宣傳中國形象的根本宗旨,認真總結40年來貴金屬幣開發設計的成功經驗與不足,遵循和不斷探索形成文化藝術價值的一般規律,充分發揮和集中社會智慧,精益求精,不斷創新,我國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就一定會不斷進步和升華。
(說明:本文摘錄于《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的理論與實踐》一書的第三部分第七章和《中國現代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問卷調查分析報告》的第二部分第五章。作者對其中的內容進行了增減和重新整理。我國貴金屬幣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藝術價值,也有不少需要研究探討的課題,受到本文篇幅所限無法詳細展開,詳細內容可以參閱《中國現代貴金屬幣文化藝術價值問卷調查分析報告》一書。本文的數據和分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