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見報,熱線不斷
■有老人不聽子女勸阻,仍相信“紅頭文件”
■有老人買幾十萬收藏品,“升值”還未兌現
昨日,成都商報的報道發布后,多位在該公司買過藏品的老年人向本報打來熱線電話,講述了自己在“金典公司”購買藏品的“收藏經歷”。
70歲的姚大爺為了賺錢,近兩個多月多次在該公司追加購買藏品,共計花去了20余萬元,多年的積蓄全部押了上去。盡管其女兒多次反對但未能阻止父親,“有一次他接到電話說中了獎,去了就告訴他有個什么收藏品,對方說如果投錢可以拍賣,但當時他不愿意買。”女兒姚女士介紹,“最后父親被勸說購買了那個什么藏品,對方又說追加購買可以成為會員,然后可以進行拍賣。”姚女士介紹,看到成都商報的報道后,她告訴父親藏品并不值錢,“但他覺得人家有紅頭文件,有收藏證書,還猶豫要不要退掉。”
去年上半年,60歲的張先生在“金典收藏”公司職員的推銷下,以80余萬元的價格購買了50多套錢幣藏品,“其中有15套是自己買的,還有部分是他們工作人員喊幫忙購買的。另外我自己還買了其他品種的10多套藏品,自己總共花了約50萬元。”張先生介紹,公司職員稱2018年將在香港進行拍賣,“到時候每套藏品就可以賺8000元。”不過,公司員工向張先生許諾的“拍賣”和“升值”,現在看來仍是個遙不可及的“餅”,“現在不知道該咋辦,花了這么多錢。”張先生說。
現場鑒定,老人失望
■上萬元買的藏品,價值不過200元
■網上搜“世界紙幣”,單張最低價格幾毛錢
一些曾在“金典收藏”公司買過藏品的老人,昨日看到報道后,開始懷疑其所購買的“藏品”是否真的值錢。76歲的楊園珍老人昨日找到成都商報記者,希望能幫她鑒定自己所購買的藏品是否值錢。記者和她一起,將她在該公司購買的《世界紙幣全鑒》帶到了送仙橋錢幣交易市場,找人鑒定。
這套包裝精美的藏品,里面裝有世界50多個國家的共計100多張紙幣。除了世界各國紙幣外,還有英國二戰時期的軍票和中國曾經的優待售糧儲蓄存單,其中很多外幣盡管面值很大,但價值卻相當低,比如津巴布韋、莫桑比克等地貨幣。
一位錢幣交易店老板將冊子從頭到尾翻閱了一遍,坦言冊子中的錢幣盡管都是真的,但沒有任何價值,沒有一張是值錢的。“你買成19800元,在市面上最多值198元,這種東西主要就是賣包裝。”
該錢幣店老板介紹,中國少量以前的小面額紙幣,如今可以賣出高價,但這些世界紙幣在國內沒人“認”,在國內收藏界沒有市場。另一位錢幣交易店老板直截了當地說,老年人容易上這種當,“里面的這些紙幣,你如果要我可以幫你訂,大概195元一百多張,不同國家的全新紙幣,北京、上海地區批發,幾毛錢一張。”
面對多家錢幣交易店老板的說法,楊園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默默把藏品收起,對記者說:“你不要說哦,我女兒不知道我買了這些東西。”
記者在淘寶、京東等網站上輸入“世界紙幣”后發現,與冊子里面一樣的紙幣,單張價格在幾毛錢到十幾元不等,同樣,一兩百元便可買到一套上百張不同國家的紙幣。
四川省古今錢幣文化研究會會長熊建秋告訴記者,不管這些公司如何推銷,如果購買的“收藏紙幣”市場價格不及銷售價的1/10,肯定是不當得利。
相關新聞
都是套路!揭成都一公司紙幣收藏騙局 哄編演全上陣
編輯: 鄭軼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