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歷史的足跡走來 |
發布日期:09-06-23 13:28:5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濟寧華鑫 作者:李燕平 |
159年是短暫的,相對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恰是滄海一粟,微乎其微。 159年是漫長的,相對于某個朝代來說,足以讓數個王朝變遷更替。 1851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整整159年,中國發生了和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社會,其發展水平都是以往任何時候都無法比擬的。和諧成為人們進步的目標,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 1851年,鴉片戰爭后的中國,任人宰割。中國經濟如逆水行舟,因不進反自退。而此時的西方世界已基本進入工業化階段,工業經濟十分發達。正是在這種環境下,中國第一人參加了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世博會,來自上海的中國商人徐榮村以自己的“榮記湖絲”參展,并一舉榮獲金銀大獎。徐榮村的成功充分顯示了作為一名崛起于新興城市中的商人的先進理念和超前意識。 1876年,19世紀70年代,作為一個經濟大國的美國,無疑是地球上經濟較發達的國家之一。世博會這個舞臺,它總是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里,展示著人類歷史的最新發展。在美國費城舉行的世博會,是第一次真正由中國代表組團正式參加的世界博覽會。當時作為中國工商業代表的人叫李圭,他是一個有智、有勇、有謀、有骨氣的中國人,回國后李圭出版了《環游地球新錄》一書,詳細記載了世博會的有關情況,供國人借鑒學習。 2010年5月1日,首次由中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海世博會,將在中國上海如期拉開帷幕。這是繼我們圓奧運夢后又將實現的一個百年夢想。主辦機構預計吸引世界各地7000萬人次參觀者前往,總投資達300億元人民幣,是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或許會和北京奧運一樣成為又一個“無與倫比”盛會。 為了紀念這一盛事,中國人民銀行于2009年6月10日發行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金銀紀念幣(第一組)。我尤其喜愛其中的1/3盎司金質紀念幣。2010年上海世博會1/3盎司金質紀念幣,面額為150元,直徑23毫米,重量1/3盎司,材質為金,品質為精制;發行量50000枚;采用傳統圓形設計。 該幣正面上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下刊“2009”字樣;中間是一個地球圖案,其上刊有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會徽。背面印有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吉祥物——海寶和城市建筑及波紋線組合,并刊“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中文字樣及150元字樣的面值。 當我得知中國人民銀行將要發行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紀念幣的消息開始,我就做好了購買、收藏的準備。當我懷揣著世博會金銀紀念幣快速趕回家后,迫不及待的拿出放大鏡仔仔細細的打量它。但見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金質紀念幣正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楷體字顯得嚴肅、莊重,卻又不失美感。主畫面以地球為背景,設計者獨具匠心,噴砂外環鏡面底面,凹凸有致,層次感強。巧妙地把世博會會徽和地球(世界)聯系在一起。會徽圖案形似漢字“世”,并與數字“2010”巧妙組合,相得益彰,表達了中國人民舉辦一屆屬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覽盛會的強烈愿望。會徽中三人合臂相擁的圖形,形似美滿幸福,相攜同樂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概括為“你、我、他”的全人類,表達了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洋溢著崇尚和諧、聚合的中華民族精神,體現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人為本的積極追求。背面則以高樓林立的城市為背景,象征人的海寶帶著自信的微笑向世人問候,翹起拇指是對人們的稱贊和祝福。幣面采用鏡面底面,圖案多層次噴砂、反噴砂,文字、面額噴砂,整個圖案主題突出,層次清晰。海寶代表人,九條波紋線代表海水(自然),海寶身后是發達的城市。整個畫面突出了上海世博會的核心思想:城市是人創造的,它不斷地演進演化和成長為一個有機系統。人是這個有機系統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創新能力的細胞。人的生活與城市的形態和發展密切互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機系統與地球大生物圈和資源體系之間相互作用也日益加深和擴大。人、城市和地球三個有機系統環環相扣,這種關系貫穿了城市發展的歷程,三者也將日益融合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作為中國金銀幣愛好者,我很慶幸自己得到了自己喜歡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金銀紀念幣。因為時代的確賦予了它深刻的內涵,它所擁有的紀念價值遠遠超越了它本身的金屬價值。真心的祝愿2010年中國上海世界博覽會能夠圓滿成功舉辦,并成為博覽會史上最絢麗的一頁,讓使人回味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