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華誕,普天同慶,五千年文明古國復興,十三億炎黃子孫振奮。在2009年10月1日國慶節來臨之際,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建國六十周年金銀紀念幣。該套紀念幣共5枚,金幣3枚,銀幣2枚,其中尤以5盎司金幣、1盎司銀幣的背面圖案設計更有特點,我看到了古老大門開啟后的豐功偉績,看到了綻放的鮮花噴薄而出的力量和勇氣,充滿了自信、自尊和自強。
幣面上的門,是長安大明宮的大門,是北京紫禁城的大門,更是古老中國的大門,它的開啟和關閉,象征了中華文化的繁榮和凋零,象征了中國國力的強盛和衰敗。古老中國的大門自炎黃治世、文明誕生之日起,就是開放的,尤其到了漢朝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發達,東方的朝鮮、日本,西方的阿拉伯、羅馬等國家都對中國萬分敬仰和崇拜,紛紛遣使通好,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和技術。漢王朝大門的敞開,讓中國的先進思想、文化等得以傳播開來,對周邊國家的發展和變革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唐朝是中國大門敞開的第二個波瀾壯闊的時期,那時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全面輝煌,形成我國文化史上的壯觀圖像。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也是文化最發達的國家,英國學者威爾斯說:“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國人的思想確是開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從西方來到中國生活過的“梵僧”曾寫詩說:“愿身長在中華國,生生得見五臺山。”由此可見,唐代中國的魅力非同一般。唐文化的傳播,不僅影響到亞洲文明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
中國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倭寇騷擾我國東南地區,明政府不得不封鎖沿海,清朝入主中原后為避免沿海百姓支援鄭氏反清復明,更是“寸板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入口”,而且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開始由門戶開放變得門戶關閉。以后又因為英國等殖民者對沿海進行騷擾,清政府隨封閉江浙閩三關,閉關鎖國更是被定為國策。中國從此失去了與世界交流的機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逐漸落伍,為日后被動挨打埋下了隱患。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的大門被殖民者的堅船利炮打開,再次與世界開始了交流,但這時的門戶開放是極其不平等、不正常的,中國始終處于被動和被壓迫的地位。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新生的人民政府堅定不移地選擇了社會主義陣營,隨之與資本主義世界徹底隔絕。直到1978年,中國才真正走向了改革開放的道路,國門打開,逐漸融入到世界大家庭中,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事實證明,閉關鎖國誤國誤民,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強國富民。
幣面上,綻放的牡丹、菊花、玉蘭、蓮花、紫荊花,爭先恐后的從大門里飛出來,把建國六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向全國人民展示,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城市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高大的建筑鱗次櫛比,人民生活在幸福的樂園之中。從中國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到青藏鐵路通車,再到高科技磁懸浮列車的研制成功,中國的科技力量進一步增強。從趙州橋到杭州灣跨海大橋,幾千年來,中國人無時無刻不在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國家、為人民奉獻著。生活在這樣一個開放、富足的時代里,怎能不讓人更加珍惜,更加熱愛。
鮮花綻放幸福到,大門開啟富強來,全體中華兒女將共同努力、團結奮斗,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民主、文明、富強,讓中華文化的光輝再次照耀五洲四海。大漢的盛世,大唐的輝煌,一定能夠再次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