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對我國貴金屬幣市場在發展中幾次起伏的分析,指出了市場的每次反復都與消費群的消費表現、市場熱點、經濟形勢走向、國際金價走勢等諸多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且重點說明了后市發展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關鍵詞:歷史回顧、市場分析、存在問題、前景預測
2013年4月至7月間,國際黃金價格出現了幾次大的波動。金價的大幅跳水,也給一線市場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再加上國內消費品市場的不景氣,促使金銀幣市場整體下行。金銀幣市場價格的走低,導致金銀幣集藏投資者對后市趨勢較為悲觀,多數持觀望的態度。隨著金銀幣市場行情持續疲軟,買盤消退、乏力,市場彌漫在一片迷失、消沉的氛圍之中。在黃金價格大幅下挫的背景下,金銀幣經銷商將運用哪些舉措來應對市場的風險,以達到穩定市場、順利銷售的目的呢?我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自1979年發行以來,已發行了10個系列1900個品種的金銀紀念幣,市值已達1400億人民幣。不僅為國內外集藏愛好者提供了大量的錢幣收藏精品,也成為了世界上重要的金銀幣生產及出口國。
然而,行業發展過熱、過快必然導致貴金屬幣市場出現透支的現象。擴容的數量如超過市場的承受力,也無法讓市場得到休養生息,從而導致目前市場疲軟、無力支撐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金銀幣收藏投資者該如何應對?筆者就此發表個人觀點,與廣大讀者分享、探討。
市場的升跌與需求的變化
在中國貴金屬紀念幣34年的發展過程中,曾經歷過三次大的升幅。
第一次:1997-2001年是我國貴金屬幣發行種類最多、題材最豐富的時期,而且舉世矚目的新聞熱點也是接連不斷。從香港、澳門回歸到建國50年,再到千禧年、申奧成功。當人們迎接一個個輝煌的歷史瞬間的時候,也將這股熱潮帶入到了我國現代貴金屬幣市場當中。市場的極速升溫,點燃了大眾的收藏熱情,也使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的收藏群體由海外轉移到了國內。
第二次:2004-2008年,隨著國際金價不斷攀升以及奧運幣發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再次激發了金銀幣集藏者的購買熱情。而消費理念的成熟、購買行為的理性,也成為了收藏群體那個階段最為顯著的標志。
第三次:2009-2011年貴金屬幣市場的價格不斷拉高,也帶動了市場的需求。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強,也使收藏群體的數量和規模進一步擴大。
通過以上的事例我們可以了解到,這三次的升幅都與題材的熱點、國際金價的升高有著密切的關系。
然而,在中國貴金屬紀念幣34年的發展過程中,也有過三次大的跌幅。
第一次:1995-1996年,我國現代貴金屬幣遭遇到市場需求的冷淡期,供大于求。而銷往海外的部分,也碰到了市場需求的瓶頸,銷路不暢。
第二次:2002-2005年,在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第二次需求熱浪之后,由于發行幣種過多,從而導致了相當數量的產品未能被市場充分吸收。同時,整個經濟形勢也處在一個低谷期,且無任何熱點題材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造成了各種金銀幣的價格不斷下跌。
第三次:2011-2013,正值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第三次大的需求之時,這期間市場價格不斷攀高,產品銷售一度非;鸨。此時,發行幣種過多、規模過大的弊端也逐漸顯現了出來,導致大部分的流通量未能被市場完全消化。而且,當時國際金價也向著下行方向發展,且國內外經濟形勢極其不明朗。在綜合因素的作用下,市場出現了疲弱、無力支撐的情況,大量消費者持幣觀望并不斷離場。
從這三次的跌幅表現中,我們不難發現:過多的產品密集地涌入市場,以及過高的市場價格,將導致市場內有限的資金無力維持,而經濟形勢的不樂觀也導致了購買力的下降,從而使得整個市場陷入盤跌的走勢。
消費群體的需求變化對市場的影響
貴金屬幣的市場消費,可分成收藏、投資和禮品三種消費需求。筆者認為,最早的收藏消費群體和禮品消費群體,是隨著1997-2001年市場價格第一次大幅上漲而形成的。而投資消費群體,則是在2009-2011年貴金屬幣市場價格不斷攀高時,進入到市場中的。
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的三次消費高潮,除了與諸如題材的熱點、國際金價的走高、經濟形勢的影響等因素相關聯外,還有值得注意的一個因素,那就是與消費群體的大規模介入分不開的。而不同種類的消費需求,也構成了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只有在市場需求不斷增強時,市場價格才能夠得以上升。因此,消費群體的轉換對市場的走勢變化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因此說明,近期市場低迷與疲弱的表現應該與消費群的具體表現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從2009-2012年的市場消費看,最為活躍的是以投資為主要目的消費群體。其次,是以收藏為目的的消費群體。此外,禮品消費群體也占有一定的份額。然而,隨著市場價格的不斷走高,收藏消費群體和禮品需求群體已無力參與其中了。市場消費的格局,也由收藏、投資、禮品三大需求群體轉換為投資消費群體獨占市場的局面。到了2011年下半年,隨著市場價格的下行,大部分投資消費者因被套牢而停止購買產品,而此時,前期因顧慮市價過高而暫時退出的收藏消費群體與禮品消費群體,又重新回到了市場之中。尤其是禮品的需求,在此期間竟成為了市場的主角。但隨著經濟形勢的惡化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這部分消費群體,也從市場中完全撤出。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消費群體的消費表現將直接影響市場的走勢變化,且主導地位會視具體情況而轉變。
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走向對市場的影響
回顧我國的貴金屬幣發展史,歷次的經濟形勢變化均給貴金屬幣市場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2002-2005年,亞洲正處于金融風暴和“非典”時期。而我國的經濟也受到了影響,處于調整下行的階段。在外部經濟形勢的作用下,貴金屬幣市場也步入了低迷階段。目前貴金屬幣市場的現狀,與這種情況比較類似,我認為,造成此輪市場下行的外部原因是:
首先,國內外經濟形勢正處于一個大的調整期。市場流資不斷減少、物價飛漲等原因,都給消費市場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其次,國際金價的不斷下跌也使貴金屬幣市場看空的氣氛漸濃。
再次,資本市場的疲軟、低迷也影響和打擊了貴金屬幣市場的消費信心。
因此,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走向對貴金屬幣市場走勢的影響是不容低估的。
綜上所述,我國現代貴金屬幣歷經30多年的發展,其市值總額已高達1400億人民幣,貴金屬幣市場已在國內各地區逐漸形成,其中有些還頗具規模。與其相對應的消費需求日趨強烈,以收藏、投資、禮品為出發點的消費群也日益壯大。
然而,我們應該清楚的看到,不論是消費群或者是貴金屬的市場都還存在著必須完善的機制與解決的問題。
首先,貴金屬幣消費群目前尚存在著浮躁、急功近利的消費心態。尤其是在消費選擇中,缺乏個性主張和從眾現象較為普遍。其中投資消費群為突出。
其次,貴金屬幣消費市場尚沒有建立起實質性的變現交易平臺。而缺少這樣的變現平臺,也不利于市場消費力的提高。同時,它還將阻礙貴金屬幣消費群體的擴張和發展。
再者,與貴金屬幣市場相匹配的其他平臺(如:宣傳、銷售團隊、市場價格的報價體系等)尚需進一步建立、提高和完善。
最后,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的立項、設計、生產、發行、宣傳、銷售等方面,其科學性、嚴謹性也有待更進一步規范化和市場化。
筆者此時堅定地認為,目前市場的低迷走勢只是暫時的。我們應該給市場一個自我吸收、消化、調整的過程,市場也應該得到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只有待市場的新品、次新品通過一定時間消費、沉淀后,才能有充足的資金支撐起市場,從而產生向上的能量。同時,經濟環境的好轉、國際金價的上揚、相關政策的出臺等等因素都將重新帶動起新的消費熱潮。所以,目前的市場形勢雖然嚴峻,但筆者仍然非常看好貴金屬幣后市的發展前景。
(作者:甄永紅 廣東粵寶黃金投資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直銷中心負責人,廣州國標錢幣收藏品鑒定評估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