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雖小可耕耘——記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高級工藝美術師余敏 |
余敏在工作室
1983年版熊貓精制銀幣背面 京奧運會第2組1公斤銀幣背面
錢幣很小,小到你可以將它攥在手心,而忽視它存在的重量。錢幣又很大,大到可以包容萬千世界,將人類活動的印跡,熔鑄成一個個永恒的畫面,化作源遠流長的歷史。
在錢幣藝術家眼里,錢幣是他們看世界的另一只眼。許多的錢幣設計師,把思想凝固在方寸之間,用無言的金屬記錄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所屬上海造幣有限公司的高級工藝美術師余敏,就是其中的一位。余敏是寡言的,但他的作品,卻包孕炙熱的情感。 1980年,余敏從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畢業,進入上海造幣廠擔任錢幣設計工作。刻苦與鉆研不僅使他迅速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錢幣設計師,更使他的作品有一份靈動與專注。參加工作不到三年,他設計雕刻的1983年版熊貓銀幣,便獲得了美國克勞斯雜志評出的世界最佳銀幣獎,這為正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錢幣贏得了極高聲譽。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小伙,在不經意間創造了歷史。 余敏也許沒想到,隨后的30年間,這只“熊貓”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使他成為國內量產“熊貓”最多的設計師。 不同于世界其他投資金銀幣,中國熊貓金幣每年都會更換熊貓圖案。作為全程參與并見證熊貓金銀幣發展的一員,余敏對熊貓幣的設計雕刻有獨到見解:“熊貓幣之所以在國內外受到廣泛的喜愛,最大特點就是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 余敏設計的熊貓幣,也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寫意的技巧,通過動物擬人化的表現,削弱了熊貓的動物屬性,賦予了更多人的情感。熊貓圓潤的線條,童趣的表現,與國外動物幣的寫實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顯示出中國錢幣文化的獨特魅力。 1983版熊貓銀幣的獲獎,使余敏成為了中國錢幣界的“幸運兒”,但他的年輕、他的資歷,并不足以證明他在錢幣設計界的實力。或許上天本來就垂青勤奮的人,又一次機會朝他翩翩而至。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決定發行新版人民幣,這是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作品能成為國家流通硬幣的一面,是每一名錢幣設計師的夢想。通過幾年辛勤工作,從圖稿的完善,到浮雕的修改,余敏用心將藝術和技術融合,“栽下”一朵牡丹,在競爭評比中被選為“國花”。這朵1元硬幣上的牡丹曾開遍大江南北,流通到祖國的各個角落。 正當人們逐漸聚焦這位嶄露才華的設計師時,1985年,余敏卻進入中央工藝美院繼續深造。因為,他逐漸認識到,錢幣設計有著廣闊空間,也必將成為奮斗一生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