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1公斤金幣上的南海觀音造像是以救濟眾生的大慈大悲之相給予了人們內心堅定的信仰之所,那么5盎司金幣上的毗盧觀音造像則是以其禪思入定后的得大自在境界,給人們內心帶來了無限的寧靜與安定感。在這寧靜與安定之所,人們的內心也變得開闊起來,在那云開霧散處便是光明遍一切處。
如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公告中所示,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銀紀念幣5盎司金幣的背面圖案為毗盧觀音造像,襯以海水紋飾組合設計,并刊“普陀山·毗盧觀音”字樣及面額。該幣設計者在對于佛學的理解方面,體現出了較深的參悟能力,準確地把握住了觀音信仰文化的精髓。
毗盧觀音被供奉于普陀山普濟禪寺主殿大圓通殿內,其高8.8米,為菩薩正身法像,兩邊端坐觀音“三十二應身”,以示觀音大士感應世間萬物眾生。該幣在設計中以還原手法所呈現的毗盧觀音造像,對毗盧觀音禪思入定時的神態、意境都描摹得幾近完美。幣面中,毗盧觀音端坐蓮座,神思安定,雙手置于腹前結禪定印,其心當得大自在。毗盧觀音五官端莊,雙目垂簾,身披覆蓋兩肩的天衣,敞前胸、飾瓔珞,中衣結帶,一派自適、自在形象。觀之心境漸寬,頓生一種由朝圣所帶來的虔敬之心,整個身心由此獲得寧靜和釋然,這便是由感于佛之善性所帶來的精神感召。整個觀音造像形體飽滿,雕刻柔緩,在飽滿與舒展的線條中生出了許多的和諧、平和之感。這正如毗盧觀音所結的禪定印所傳達出來的使人內心安定的禪思一樣,皆向世人傳遞著佛之真意。該幣的毗盧觀音無論是神采還是形態,都彰顯著佛的圓滿與悟達,觀之,不禁佛心所向,善由心生。
再細觀毗盧觀音造像,其頭戴五瓣毗盧冠,是為每瓣一化佛,因之又稱為五佛冠。其正中之佛為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毗盧遮那”為梵音音譯,其意為遍一切處、光明便照之意。此時,我不由得雙手合十,閉目定思,心懷虔誠與坦蕩,全心領悟禪定之意。心無旁騖、心如止水之時,必能感受那隨之而來的寧靜境界,那是一片開闊、自在、光明遍一切處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