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貨幣流動性過剩和資產價值盤升,收藏品市場展開了一波新的上漲行情。作為收藏品市場的一部分,錢幣市場也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目光和資金,引發了大部分優質錢幣品種的價格隨之攀升,其中流入錢幣市場的存世量稀少的人民幣樣幣更是吸引收藏家的眼球,使其交易價格屢創新高。
所謂人民幣樣幣,一部分是貨幣發行機構在貨幣流通管理中使用的一種標準樣本;另一部分是在貨幣設計、研制、試生產和上報審批過程中使用的試驗樣品。這些標準樣本或試驗樣品都禁止流通和使用,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流通人民幣。按照相關管理規定,上述這些人民幣樣幣都不應該也不可能在市場上出現。但由于某些人為因素或管理上的疏漏,其中的極少部分樣幣已流入錢幣市場。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使這些已經流入市場的樣幣更顯珍貴,成為收藏家不惜重金爭奪的目標。
人民幣樣幣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在貨幣流通管理中用于檢驗印制質量和鑒別真偽的標準樣本,這種標準樣本一般稱作流通人民幣樣幣。
為加強人民幣的流通管理,我國的貨幣發行機構在正式發行每一種流通人民幣(包括普通紀念幣)的同時,一般都印制或鑄造相應品種的樣幣,用于全國各級貨幣發行管理機構甄別貨幣使用(見圖一、圖二、圖三、圖四和圖五)。
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幣部分紙幣樣幣
第四套人民幣紙幣樣幣
第四套人民幣硬幣樣幣
第一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普通紀念幣樣幣
第五套人民幣伍拾圓券紙幣樣幣
流通人民幣樣幣,一般與流通使用的人民幣完全一樣,它又分為紙幣和硬幣兩種。其中的紙幣樣幣在正背面的顯著位置均印有 “樣幣”和“樣幣禁止流通”字樣,同時印有不計入貨幣發行量的冠子號碼(例如:AA00000000)和由若干位阿拉伯數字組成的發行管理號碼,通過這個發行管理號碼可以追蹤到這張紙幣樣幣流入市場的最初地點。受生產技術條件限制,硬幣樣幣一般只在某一面的顯著位置壓印“樣幣”字樣,沒有唯一對應的發行管理號碼,因而無法查詢最初出處。由于流通人民幣樣幣的使用屬性,它每個品種的印制(鑄造)數量都在數千至上萬張(枚)。
(二)在貨幣研制和生產過程中,用于試制和報樣送審的產品,這種樣幣也叫作人民幣試制生產審批樣幣,簡稱人民幣審批樣幣。
實際上,在每一種貨幣正式發行之前,都要經過設計、試驗和上報審批的復雜程序。在這一過程中,往往要經過多次設計、修改和打樣送審。這種樣幣的最顯著特征是,與正式發行的貨幣基本相同,或只在某些局部有差別。人民幣審批樣幣又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發行審批樣幣:
在某種貨幣確定發行前,用于相關機構和部門最終審查的樣品。這種樣品一經審定,貨幣生產企業將按照這個審批的樣品進行生產。雖然發行審批樣幣與實際流通的貨幣基本相同,但由于發行審批樣幣使用的特殊生產工藝和設備有別于大規模工業生產,因此在它們之間還是可以看到不同和差別。例如圖六所示的“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普通紀念幣,就是一枚發行審批批樣幣。由于它使用了特別的模具和壓印設備,使浮雕圖案特別清晰飽滿,底面平整光亮,邊形也飽滿規整,即不同于精致幣,也與大量發行的“內蒙幣”的品相明顯不同。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普通紀念幣發行審批樣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