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太空夢,當屬嫦娥奔月:漫漫太空之中,具有東方神韻的絕色美女,輕袖舒緩,長裙飄舞,既有瀟灑之氣,又有浪漫之色,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不過,在偉人毛澤東筆下,“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詩人李商隱中出的,也是“去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仰臉長看,渺渺宇宙,嫦娥獨行于其中,暗暗還是有些孤獨的。
2008年9月末,“神七”壯觀的太空行走,則是為這種“孤獨”注入中國版青春陽剛和激情鮮活。事實上,9月27日下午16時43分,航天員翟志剛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就是中華文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性訪錄,歷史性延續。這種訪尋,這種延續,自然需要以“金”的富麗和尊貴來記錄,自然需要以“銀”的純凈和明亮來銘記。10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的“中國首次太空行走成功”金銀紀念幣,就為我們帶來了這樣一個燦爛的驚喜。
我們可以把“中國首次太空行走成功”金銀幣的正面圖案,理解為“探索”,茫茫太空宇宙,如何和平開發,如何和平利用,這是一條自強不息之路,也是一條自主創新之路,中華民族為此持續多年不懈追求。設計者抓住“探索”主題,以太陽系九大利星圖為背景,前置為光芒四射的太陽,并以經此為中心,綴以環繞太陽運行的九大行星軌道。整個畫面由近及遠,由靜及動,“金”有金的宏偉,“銀”有銀的遼闊。這是一個充滿謎團的未知的宇宙,這也是一個需要用智慧用科學征服的宇宙。正因為如此,“探索”二字,顯現出強大的進取力和生命力。
我們可以把“中國首次太空行走成功”金銀幣的背面圖案,理解為“體驗”。對于進入21世紀的新人類,對于擁有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對于正迎接60華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宇航員出艙太空活動是不朽的詩篇,是激情的歌詠,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輝煌展現。在這一刻,任何語言都是多余的,任何溢美都是蒼白的。設計者獨具慧眼,拋棄了所有設計語匯,以完全寫實的手法,復制了宇航員太空行走的那一剎那。與宇航員白色宇航服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他身后蔚藍色的地球。那一抹深藍。是中華民族充滿期望的殷切眼光,是祖國人民寄予深情的娓娓囑托。正因為有13億雙眼睛相伴,宇航員的太空行走,才如此輕盈、如此浪漫、如此自信、如此成功。環于幣面上方的“中國首次太空行走成功紀念”12個字,也才顯得如此的厚實,如此的切題。
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自1999年“神舟”系列開始,便開始有突破性進展,至2008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