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網錢幣博客 作者:小善
10月31日,忽然記得是每年世界勤儉日,在這樣的全世界經濟危機大環(huán)境下,感覺很想寫點什么東西,而且身處金銀幣行業(yè),查閱了一些有關金銀幣方面的資料,發(fā)現中國的金銀幣似乎缺少這方面的內容,所以在這個“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博客里,胡亂閑說幾句。
世界勤儉日,這個節(jié)日是聯合國確立的,確立這個節(jié)日的深遠意義在于: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地球資源消耗愈發(fā)嚴重,如果人類仍然毫無節(jié)制的開發(fā)有限的資源,那么不久的將來,資源將很快殆盡。因此,人類必須要做到勤儉節(jié)約,將有限的資源充分的利用開發(fā)。
勤儉是什么?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yǎng),是一種美德。世界勤儉日的確立,也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一種呼喚。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勤儉節(jié)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明朝朱柏廬在《夫子治家格言》說到“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應該值得每個人銘記。
如今,“勤儉”更是已經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主題,世界勤儉日的確立,對于號召全世界的人們一起努力,珍視有限資源,抵制過度消費,推崇現代文明很有實際意義。
“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如果每人每天節(jié)約1分錢,全國13億中國人就能節(jié)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jié)約大約50億,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學校,就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可見倡導勤儉節(jié)約對于泱泱大國該有多么重要。
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應該被廣泛傳承。大到國家,小到家庭,不分貧富大小,如果勤儉文明之風盛行于世,將是國之本,家之幸,民之福。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產品豐富,政府也提倡消費,是不是再談勤儉有點過時了。其實不是的,日本人此時正在崇尚 “清貧思想”,在用我國古代《菜根譚》上的格言管理企業(yè);法國人在更新觀念,以儉樸為榮,政府倡導全民勤儉過日子。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開始提倡“簡單生活”,發(fā)現了簡單生活所帶來的快樂和享受。儉樸已成為一些經濟發(fā)達國家的新時尚。
而我們中國,一個并不富裕的國家目前在勤儉方面做的似乎并不盡如人意,講排場,大吃大喝、浪費糧食、浪費資源等現象觸目驚心,讓外國人頗為驚嘆:這是一個浪費的國家。富裕起來的人們吃點、喝點、用點無可厚非,但不要浪費呀!浪費是缺德的!
大方與勤儉不矛盾。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世界通用”的美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