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適合長期收藏把玩,或是饋贈親友。
如能進一步合理沉淀,則未來套幣表現絕對好過單幣。
============================================
吳曉發言:
小銀幣也是好的,有群眾基礎。中低收入者反而偏愛小銀幣。再加上炒作者介入相對少,所以價低,作為愛好者購入無風險,以后只有升值收益。
吳曉發言:
大好,小也好,金好,銀也好。凡是喜歡金銀幣的,都好。
路過蜻蜓老師回言:
兄臺這句話很經典。
收藏領域講究百花齊放。
金有金的高貴,銀有銀的韻味。
二者互相襯托,更顯金銀幣的風采。
============================================
66無為的發言:
小銀幣,是個待挖掘的金礦。十幾年的下降通道有望在今年扭轉,不過小銀幣中的“老、精、稀”已經率先走上回歸之路!
路過蜻蜓老師回言:
頂帖。
物以稀為貴是天性,老精稀更為準確的排序其實應該是“稀精靚老”,呵呵。
在錢幣的任何一個板塊中,排名最TOP的那些幣其市場價格最終和材質將沒有任何關系。
============================================
天使老公在2010-4-15 21:15:00的發言:
幣最左邊兩座人字形建筑差異更大。。。。。
路過蜻蜓老師回言:
雷霆兄弟講得有一定道理。
關鍵是人字形建筑,其圖案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噴砂深淺程度不同。
而紅框內的線條是不同模子的原因造成的,呵呵。
這也是為什么有大版別和小版別的說法。
============================================
hoteast在2010-4-15 21:20:00的發言:
請教黃老師,據您所知,宋慶齡海外版銀幣的實鑄量大概是多少?為何市場上根本看不大到。
路過蜻蜓老師回言:
我的一位好友,自79年開始收藏新中國金銀幣。他和我說早在93年,他就通過各種渠道去找宋慶齡簽字版銀幣,遍尋而未果。
最后通過央行找到金幣總公司才收集到1枚。
宋慶齡簽字版之所以難,是因為宋慶齡老年像和8克金幣為1對,當時做了2000套左右,主要面向臺灣發售。
而宋慶齡簽字版,據我了解的信息,當年其經銷范圍在西歐,為一瑞士公司經銷。我目前了解到其鑄量應該不足800枚,存世更可能不足600枚。
從實際的市場流通量來看,如果我們和一些幣的出現頻率相比(噴砂澆花1003枚、噴砂排球1000枚、和平年1350枚......),宋慶齡簽字版無疑少很多,這一點也頗為相符。
============================================
傾聽點泉在2010-4-15 22:33:00的發言:
一套的加厚兒童年太刺人眼球了,...可惜就這樣全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