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樣幣》帖子中“狗、鼠、豬、虎”等幾種“加厚銅樣幣”的實拍照片, 其一:圖案感覺略顯粗糙,樣幣初模那種雕刻感較為欠缺,正面“樣幣”大字樣上下的裝飾花紋好像也不是十分規整,左右似乎不對稱。其二:幾種不同年的樣幣的面值“200元”字樣,幾乎一樣字體,也不像80年代初期的幣種的面值字體的那種說不出來的裝飾風格,是為什么?
第二:“1994”年號的27克古船銀幣也是樣幣或未發行幣嗎?
第三:關于《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章,您說:“鑒真銀章只發行了300套,悉數在日本歐美等國銷售,那(哪)來兩種版之說,同時用銅做很多很便宜的鑒真銅章,悉數被奸商鍍成銀章賣銀章的高價。現在找一套銅質鑒真還真不易。”——對于您的此論述,晚輩有不同看法:鑒真章(銀色,包括80銀和鍍銀)確實有三種版式(不是兩種)(上幣對幣章的改版再版也并非只此一例,幣改年號再生產也屢見不鮮):
1.官方金銀幣圖錄上的80銀版式;與原版銅章同模同序。
2.與圖錄圖案同圖,但其中兩枚沒有“中國造幣公司”小印,正背搭配與圖錄不同;分亮版和啞光版。
3.篆字印一枚的文字是“唐鑒真回國探親紀念”的一種(我未過手實物),年號位置等與上兩種不同。
前兩種應為上幣本廠所鑄,可能鑄造時間略晚于原版,但不是私人偽造假章(從我個人收藏研究所看,即使是造幣廠自己,想再版早期的原版精制銅章的神韻,恐怕也不是易事,比如市面所見的沈幣新鑄的81-92年的生肖銅章,拿去跟原版氧化的老章去比,表面處理、磨具壓鑄都是有區別的;上幣后鑄的一些早期60mm大銅章,拿去跟原版的比,比不過老的!造幣廠翻鑄自己廠的東西尚且如此困難,何況私人?!),也不是奸商拿“便宜的銅章”鍍成銀章騙人玩(幣商恐怕也應該知道,不少早期原版的銅章比銀的還貴重,也不會輕易拿去鍍吧?!早幾年前,一套早期原版金魚、國畫、桂林等銅章都賣到上千元了,同版式的銀章也就幾百元。如果是私人奸商對版式二的鑒真銅章批量鍍銀,難道鍍得如此徹底,竟然找一套沒鍍的如此困難,無一漏網?!),我也見過一些非常高仿的贗品新老金銀幣,我覺得目前的偽造水平,是偽造不出早期手雕模那種水平和壓鑄感覺的;此章花紋精細,壓鑄感明顯,鍍層沒有影響凸凹精細花紋,我經過實物研究,覺得應該是上海造幣廠運用了“先鍍后壓”工藝(我記得好像《上海造幣報》縮印本中有提到此種工藝),私人如果拿銅章去鍍銀,如能鍍成這個水平,那真是了不得了。再一,上海造幣廠早期原版精制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