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是美國的節日。當今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些諸如“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圣誕節”等等外來節日在中國紛紛開花,當然對商家來說,有節過節,沒節造節,帶動促銷,何樂而不為呢?
我在這里說感恩節,倒不是為商家“鼓吹”,也不是“崇洋媚外”,我在這里只是想借感恩節之際,說說中國金銀幣需要我們去感恩的題材。
按照美國的習慣,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按照中國的陽歷來算的話,那就是明天(11月27日)。
先來了解一下感恩節的來歷。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因此美國人提起感恩節總是倍感親切。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于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在第一個感恩節的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后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后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
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情感交流是世界性的,樂善好施,樂于助人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對于別人真誠的幫助,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接受,并在今后的歲月里,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也去為這個社會做奉獻,讓社會形成一個和諧良性的循環,讓別人,也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活的更好。
中國古代自“盤古開天”以來,歷經“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鐘馗驅鬼”、“神農嘗百草”等等一系列千辛萬苦,終于建立起了一個安寧的世界。
在中國開始出現朝代開始,“堯舜禹”、“秦始皇”、“劉邦”、“李世民”、“趙匡胤”、“成吉思汗”、“忽必烈”、“朱元璋”、“康熙”、“孫中山”等一大批領袖人物的勵精圖治下,在“孔子”、“老子”、“屈原”、“張衡”、“祖沖之”、“李春”、“李白”、“郭守敬”、“黃道婆”、“李時珍”、“林則徐”、“曹雪芹”等一大批文化、科技、工程、醫療等先進人物的創造下,中國創造了輝煌的幾千年文明,彪炳史冊。
作為出生、成長在改革開放后的一代人,以我的知識積累,并結合自己成長所親身感受的經歷,應該由衷地感恩這個時代給予自己的一切。
“開國大典”的感受是爺爺輩的事情,那是中國人民站起來,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做人的歷史性標志;讓改革春風吹遍大地的中國偉大設計師“鄧小平”,提出并在中國推行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富起來,特別是1992年南巡講話之后,中國經濟更是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大路通天,高樓林立,錢袋鼓鼓,生活紅紅。
“香港”、“澳門”先后回到祖國的懷抱,不僅是中國的大事,在世界民族之林又增加了一份國際自豪感,也是國力強盛的重要標志,更是世界上有關和平發展的大事。
進入新世紀“千年”之后,新一代領導集體亮相之后,更加注重務實施政,更加注重集約發展、資源合理利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