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韻律”的裝飾美。所謂書法的“韻律”,是指其在裝飾中的均齊,平衡對稱,呼應,比例,權衡,節奏等,即有重心,有虛實,有線條的疏密,有局部與全局的觀念,強調節奏感。
很多有經驗的收藏家喜歡收藏上世紀的金銀幣,即所謂老精稀金銀幣。如80、90年代的,這些金銀幣大多是從日本、德國、美國等回流國內,雖然在材質純度和加工工藝上不如2000之后的金銀幣,但對于藝術品而言是年代越久遠越有價值,且我們研究發現自1979年發行金銀幣開始至1999年所發行的金銀幣上所用的字體大多為書法字體,包括篆隸楷行草書,與圖案協調統一,很有藝術美感,而自2000后發行的金銀幣所用的字體,基本為電腦字體,這就大大降低了金銀幣的藝術美感和藝術價值。我們也可以從幾枚2000年前后有代表性的金銀幣對比論證下此觀點。如圖,其藝術美感,顯而易見。因此,筆者認為,老精稀金銀幣在書法藝術上的收藏價值要遠遠勝于2000年以后發行的金銀幣。 以下四枚金銀幣上的字體是典型的書法字體:1984年兵馬俑用的是手寫的小篆字;1992年武則天金幣和古代發明發現系列幣用的是手寫的隸書,1991年發行的炎帝金幣則是魏碑楷書。而2000年以后發行的如戴勝鳥,敦煌幣,其文字部分就是電腦字體的隸書。如圖:


筆者認為,我國和歐美等國家的金銀幣的不同可能就在于融合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書法藝術,使得金銀幣這件藝術品更值得細細品味和研究。老精稀金銀幣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它們的藝術價值與2000年以后的幣種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方面的價值會越來越被收藏家們所認同。以上也只是一些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待與收藏界的前輩們商榷與指正。
(作者:嵇政東 甘望寶,此文榮獲中國集幣在線“品鑄杯”老精稀金銀幣有獎征文活動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