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我們日常使用的人民幣紙幣和紀念鈔上發行單位標注的都是“中國人民銀行”。
BUT,在許多流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上標注的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
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很復雜----
但是在我國漫長的硬幣紀念幣發行歷史中,總有那么幾個特殊的案例。
比如:自2000年10月16日起,新版別的流通硬幣將標注改為“中國人民銀行”行名,正式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為流通硬幣的發行銀行。
老三花:
新三花:
19版硬幣:
比這個更特殊的是:原本按照規定,在普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上仍應保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強調紀念幣的重大紀念特性。
但是在2003年1月,普通紀念幣賀歲系列的龍頭品種——“羊”幣,卻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羊幣上明確鑄有“中國人民銀行”,替代了以往普通紀念幣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
這個標注一直延續至今:值得關注的是,在其之后發行的普通紀念幣中,只有賀歲系列延續這樣的標注,其他的普通紀念幣仍然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
這是繼2000年實行新版別的流通硬幣后的又一個重大變化,正式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為普通紀念硬幣的發行銀行,意義之深遠不可小覷。
同時,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賀歲系列其發行的意義不在于紀念幣的重大紀念特性,而更在于慶賀新年,在于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同當今社會重視發展國學、發揚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