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金幣之父”的故鄉情

        紹興日報 徐霞鴻 19-09-26 08:40:13 中國集幣在線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從上海到紹興,2個半小時的車程,讓79歲的陳堅有些疲憊。但他沒顧得上休息,便直奔紹興圖書館。9月20日,這里有一場專門為他而舉辦的錢幣書法作品展。

        這位被稱為“熊貓金幣之父”的錢幣設計大師,將他設計的248件作品(其中幣章205枚,書畫43幅),捐贈給了家鄉紹興。今后,位于紹興圖書館四樓這個陳堅錢幣書法作品展,也將成為紹興圖書館的常設展覽。這也是繼“張桂銘藝術館”、“何水法美術館”以來,我市建成的第三個以紹興籍藝術家名字命名的藝術展館。從此,紹興人在中國幣章藝術上的貢獻,將更多地進入公眾視野。

        “熊貓金幣之父”的心愿

        “這就是1983年版熊貓金幣的標準模版,但我今天要把上面刻著的‘100元’字樣去掉。因為按照造幣廠的老規矩,帶有面值的模版是不能流傳出去的。”

        在紹興圖書館四樓的展覽現場,腿腳不太方便的陳堅在女兒的攙扶下,仔細地觀看了每一個展品。他提前一天到紹,就是為了開展前的最后調整。只見他在一個玻璃罩子前停了下來,從隨身攜帶的包里掏出了一把刻刀。然后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取出這個模版,親手進行了處理。
        由于熊貓形象不僅具有立體感,而且生動、富于變化,這枚1983年版熊貓金幣,曾在1985年度世界硬幣比賽中獨占鰲頭,榮獲了該年度世界最佳金幣獎,并獲得1986年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中的“金杯獎”。
        就是這一枚,美國《新聞周刊》曾贊譽其“確實富有魅力,人們已成了它的狂熱追求者”。《硬幣世界》上也稱贊這是“一個有國際要求的幣種——它超越市場上任何新發行的幣或者稀幣”。 

        “設計熊貓金幣,最難的地方就在于如何表現熊貓天賦的黑白兩色以及皮毛柔和的質感。”陳堅告訴記者,1981年初,國家決定設計和制作中國熊貓金幣,上海造幣廠承接了這項任務。身為上海造幣廠的設計師,他在反復試驗中,終于找到了一條較好的途徑:鏡面+噴砂的處理方法。

        “鏡面與噴砂兩種現代工藝技術的結合,能產生強烈的黑白對比效果。我們將熊貓的四肢、眼、耳等黑色部分雕成凹形,通過對模子拋光造成鏡面。對熊貓的其余部分進行浮雕噴砂處理,這樣既有強烈的黑白對比感,同時又產生了柔和的皮毛質感,使形象飽滿生動。”陳堅說,經過一年左右的探索努力,我國第一枚熊貓金幣終于試制成功了。“雖然此后的熊貓金幣圖案一直在變,但這個工藝技術一直使用了十多年。”

        可以說,陳堅為中國金銀幣事業的發展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被譽為中國熊貓金幣之父,同時也是克勞斯“世界硬幣大賽”的國際評委。除了熊貓金幣,在從事中國現代紀念幣、章設計工作的40年里,他參與設計、雕刻金銀紀念幣、流通紀念幣及大銅章共有300余種。比如他設計的1992年第25屆奧運會“女子跳水銀幣”,曾獲“世界十佳銀幣獎”。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了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金銀幣及紀念章。其中由他設計的新中國首套紀念幣——建國30周年紀念金幣(人民英雄紀念碑)堪稱鎮館之寶。 “雖然它是一枚銅幣,但因為是樣幣,所以價值相當不菲。”參與此次策展的浙江易金集團有限公司的常務副總王斌告訴記者。

        建國30周年金幣樣幣(人民英雄紀念碑)

        “我是2001年退休的,到現在已經快20年了。這些作品放在家里,也就我一個人欣賞。拿出來,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幣章藝術。”將展品的細節調整完,陳堅才得空坐下來,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告訴記者,自己在紹興出生,童年時代就是在這山青水秀的越城度過的,他對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屋,都充滿了感情。“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回到故鄉,傳承紹興文化,這是我晚年的最大心愿。”

        如今,這個心愿終于得以實現。由紹興圖書館負責策劃、實施,設在該館四樓的陳堅錢幣書法作品展上,248件作品完整地展現了這位紹興籍現代幣章設計大師一生的成就,這也是紹興首個以幣章藝術為主題的作品展。

        把對故鄉的情感融入創作

        陳堅的這種故鄉情懷,更體現在他的作品中。

        江南水鄉特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迷人景色,,熏陶了童年的陳堅, 使他深深地愛上了畫畫。在紹興讀完初中后,陳堅便跟隨父母去了上海。1960年秋,他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與陳逸飛等大師成為了同班同學。經過多年的專業訓練,畢業后的陳堅進入614廠(上海造幣廠),踏上了現代錢幣設計雕刻之路,成為中國最早一批國家錢幣設計師。

        “去了上海以后,回家鄉的機會不多,但家鄉的模樣一直在我的腦海里,在我的心里。”陳堅告訴記者,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包含著紹興元素。他把對家鄉的所有感情都融入了創作中,把紹興的山水、景觀、名人、傳說都作為素材,雕刻在小小的幣章上,向世人展示家鄉的文化和魅力。“這些紹興元素都是我最樂意去表達的,山山水水都凝聚著我的回憶。”

        記者在紹興圖書館四樓展覽現場看到,陳堅作品里這些充滿著紹興元素的作品被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有徐渭大銅章的石膏模型、大銅章及設計稿,有魯迅頭像、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魯迅筆下人物圖等電鍍品,還有紹興橋鄉、紹興八景、紹興建城2500周年、王羲之“蘭亭集序”、越女五杰、大禹治水、越王勾踐、賀知章、陸游與唐琬、王冕等大銅章。陳堅用紀念章的藝術形式完成了紹興大部分歷史名人的塑造,為宣傳紹興文化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說起這些紹興歷代名人系列,陳堅最為滿意的一枚當屬徐渭大銅章。“你看,這個大銅章采用的是半陰半陽的雕刻手法,他臉上半哭半笑的神情,體現的是這個人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的意境。”陳堅告訴記者,與傳統大銅章不同的是,他在設計徐渭這個大銅章時,用的是一個像書亦像畫的框架。“它不是平面的,看上去像一本卷起來的一本書,也像是一幅畫。我在頭像的背面還刻上了徐渭最經典的畫《墨葡萄》以及他常用的印章。”

        徐渭大銅章

        這種獨具匠心的設計細節還體現在賀知章、大禹治水等大銅章的創作中。“賀知章喜歡喝酒,還有著金龜換酒的美談,所以我在創作賀知章大銅章時,就把這些元素都用了進去。他頭像上的這種微笑,就是他酒醉后那種暢快的神情。還有下面的這個全身像,連走路都是邊喝酒邊寫詩的飄逸狀態。而背景上,雕刻的則是他的名句。”陳堅說。大禹治水的紀念章則是用一種不懼風雨的凜然之感。“我發現大禹用來治水的工具,和古代的布幣非常的形似,所以我在設計中就融入了這種元素。”
        除了幣章設計,值得一提的還有陳堅在書畫藝術上的天賦。退休后,他不僅在書法上自創了獨特的楷篆體,還用畫筆將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大熊貓描繪到宣紙之上,續寫著屬于他的熊貓傳奇。在這場展覽上,就有一幅《熊貓百圖》,在他的筆下,100只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每一只都被刻畫得十分傳神、栩栩如生和富有動感。

        更多郵幣卡交易、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集幣頭條APP。
        集幣頭條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