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為紀念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中國人民行特別發行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幣的發行豐富和完善了地方性的金幣題材,通過幣面精妙的設計體現出了寧夏獨有的人文風情和自然風貌。一套金銀幣,幾番寧夏情,讓我們在這個“伊斯蘭之鄉”對古蘭經的吟誦中,感受一種寧夏風味的幣文化熏陶。
幣之藝術――伊斯蘭之鄉,古蘭經的吟唱
從金銀幣正面采用的圖案來看,選用了最具融合性和包容性的“中華回鄉文化園”作為圖案。“中華回鄉文化園”是國內唯一一處中國回族文化習俗的陳列展示場所,其建筑均借鑒伊斯蘭經典建筑的造型,展現著濃郁的伊斯蘭建筑風格,同時它展現的既是一種文化的特色,也是一種精神的融合。寧夏是我國著名的“伊斯蘭之鄉”,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回族是我國著名的歌舞民族,有著璀璨悠久的文化和藝術。寧夏地處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的過渡地帶,是河套文化與絲綢之路的交融區,古老深遠的黃河文化、特色鮮明的伊斯蘭文化、獨一無二的西夏文化、頗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濃郁粗曠的邊塞文化共聚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從而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跡和探尋不盡的奧秘。中華回鄉文化園的圖案設計展示了寧夏這種豐富而獨具魅力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承。
從金幣的背面來看,回族青年口弦舞場景及伊斯蘭建筑外形組合圖,將典型的回族藝術展現在我們面前。口弦舞展現出一種寧夏的人文藝術,它將回族的精神氣質、思想感情和生活風貌通過舞蹈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出來,這種打上濃厚的伊斯蘭色彩的藝術形式,強調音樂的穆斯林風格以及樸拙、簡約之風等,做到了肢體語言與形象的完全統一,進而展露出回族人民內心世界的那份虔誠的宗教情懷,順應著《古蘭經》中“和平、清凈”之本根。伊斯蘭建筑流動著凝固的音符和生活的藝術。它展現出一種靈魂性的存在,其崇高與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們嘆為觀止,甚至被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這種力量,就是宗教空間的感召力。它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在宗教浸潤的過程中,與回民的生活風貌相結合,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形制,成為一個民族的信仰。
幣之風采――地方性題材,揮灑發展的情懷
一盎司銀幣的背面圖案采用了黃河水車、羊皮筏、固沙網格及六盤山和紅軍紀念亭等組合圖,并刊“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中文字及面額。層巒疊嶂的六盤山,革命傳承的紅軍亭,錯落有致的固沙網格,風馳電掣的火車,詩情畫意的羊皮筏,意境幽遠的黃河水車,勾勒出一幅汁香味濃的當代寧夏圖,將寧夏獨特的自然風貌和多元文化呈現世人。作為寧夏旅游的“六大特色”——古老的黃河文化、雄渾的大漠風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濃郁的回鄉風情、迷人的六盤盛景、美麗的塞上江南。如今已成為標志性的寧夏風景,見證著寧夏輝煌的過去和現在。發展,應該是寧夏50年風雨歷程的主旋律,也是這套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套幣的總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