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忠華 來源:金幣資訊/中國集幣在線
精制幣,英文名:proof,港臺習慣稱為“精鑄幣”,這是硬幣的一種高級工藝,通常精制幣的底板部分都是具有光滑的鏡面,我們一般就叫它“鏡面幣”,顯然一般精制幣是有特殊地鏡面效果,我們通常看到的普通(制)幣即使感覺足夠光亮,但是與精制幣稍作比對就知道差強人意了。
精制幣是專為收藏的一種高級硬幣,精制幣(章)的根本標志是質量,它體現著造幣廠精益求精的質量標準。精制幣的誕生已經有200多年了,它首先是一種機制工藝的幣,出現的時機也是產業革命進行的如火如荼的西歐,那時由于工業革命帶來的進展,在造幣工藝上已經采用很多先進工藝誕生,由于是機器化加工,所以此時硬幣的成品達到了高度統一,比之前人類所使用的金屬貨幣都要標準得多,直徑、厚度、沖壓深度、金屬成份,重量達到了標準化。精制幣的發明顯然也是出于人類的維美主義,追求完美就是精制幣的主題,所以精制幣不光擁有光亮的鏡面效應,而且在突出圖案部分采用了“噴砂”工藝,使得圖案部分散射出誘人地珍珠光質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設計,這一超凡脫俗的設計使得精制幣變得璀燦亮麗,并使其與普制幣的差別更加涇渭分明了。
精制幣的特質需要精密嚴格地操作規程與要求才能完成。要使精制幣更加光亮璀燦就必須有無微不至的工作精神,首先從原料加工來說,金屬幣坯的精煉是很重要的,為了得到潔凈密質和硬度最適宜沖壓等苛刻要求的幣坯,原料的冶煉與成材的調質都要更嚴格細致,對于每一條坯帶軋制出的原始幣坯(包括圓邊)還都要進行細致的打磨拋光處理,之后要對每一枚幣坯進行單獨的測量稱重,絲毫不能馬虎。從中我們也能充分了解到精制幣精細程度表里如一的本質,外表華麗且內在質密均勻。關于模壓程序我們也要知道的是,精制幣的“噴砂”工藝不是碰在幣面上的,幣坯是要拋光處理的,其實“噴砂”工藝只對壓幣的工作子模(凹模)才采用的,通常先是整體大面積噴砂,待模具所有凹凸的表面都噴好后,再對幣模的平凸部分進行打磨拋光了,所以通常又叫做“反向噴砂”。有人理解:對每枚成品幣單獨噴砂處理的工藝即是不可能的。很明顯的,金剛砂由噴嘴噴射出時通常是有散射角的,很難精密瞄準局部圖案而不破壞周邊鏡面部分的,近年來有些幣模的確已經做到了凹陷圖案部分局部噴砂與局部拋光處理,這也是一個小小的突破,不過對于“半成品幣再噴砂”之說顯然是無稽之談的。精制幣壓印的過程也較復雜的,車間要有空氣過濾除塵裝置,地面還鋪有地毯,盡量避免灰塵影響,沖壓精制幣的沖壓機都是特制低速大噸位的沖床,并且必須對每枚精制幣重復壓印2-3遍,這都是為了更清晰的顯現出珠光與鏡面的效果來。每沖壓幾十枚幣后都要對幣模進行檢查與清洗,有暇點就有可能使幣模報廢,當然成品精制幣每一枚還必須經過人工放大鏡檢測,拿放精制幣與幣坯必需使用專用夾子夾取,都不允許直接接觸幣坯與成品精制幣,幣與幣之間是不允許堆疊的,檢查合格的精制幣就要單獨封裝,所有工作人員各個工作環節必須帶上手套,任何油滴與指印都可能是成品幣成為次品而不能出廠。
顯然,通過介紹我們也了解到精制幣是一種工藝精細的“貴族硬幣”,它的產量不可能很高,就拿大家很熟悉香港回歸三組銀幣來說,普制的足有80萬枚,精制的才88000枚,就這88000枚精制的也已經是我國數量最最大的精制銀幣了,我國好多鉑金精制幣有些只造了區區數百枚,為什么呢,主要并不是鉑金貴,而是鉑金加工成精制幣工藝有相當難度,所以不得不請國外高級精制幣專業廠家代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