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漢 原子彈
如果需要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集幣在線和《金幣資訊》
中國人民銀行從1984年開始發行流通紀念幣,迄今為止已有49套問世,在流通紀念幣中存在一個相對獨立的板塊—珍稀動物系列。該系列于1993年開始發行,1999年結束,共計10枚,面值為5元,材質為紫銅合金,發行量均為600萬,大全套目前市場價在220元左右。/
珍稀動物幣中誕生最早的是熊貓、金絲猴,起初并未引起收藏者的重視,價格在15元上下波動。當時有市場人士戲稱為“雞肋”,其原因有三,一是當時發行的流通紀念幣定位冊中沒有位置;二是在熊貓發行之前的流通幣均是紀念性質的,熊貓和金絲猴的性質讓人無法劃分,顯得異類;其三是這兩種幣的發行量同前期發行的流通幣相比,顯得較大,于是在不知不覺中被市場忽視了。時間進入到1997年郵幣卡大牛市中,熊貓、金絲猴頓顯黑馬風范,一飛沖天,突破300元大關,漲幅是啟動前的20多倍。隨后,1996年發行的華南虎和白鰭豚也立即被市場追逐,跟著攀上了300元,曾經丑小鴨在短時間內變成了白天鵝,讓收藏者和投資者大跌眼鏡。大勢走熊后,熊貓、金絲猴及華南虎、白鰭豚也跟著滑落,但始終沒有回到行情啟動前的價位。1998年以后發行的丹頂鶴、朱鹮及楊子鱷、褐馬雞等品種生不逢時,它們受到市場低迷和中行政策的雙重影響,上市之后高開低走。在2001年郵市中級反彈中,該系列再顯風采,其漲幅在流通幣中遙遙領先,大全套由當時的260元實現翻番,其魅力再次征服市場人士。/
珍稀動物幣作為流通幣中的一個自成系列板塊,具有其獨特的精品概念。首先是設計精美,各種動物姿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視覺沖擊力遠遠勝過其它流通幣,較高的欣賞品味被愛好者公認;其次是該系列的發行量在流通幣中適中,扣除裝禎發行至國外的部分,其目前溢價合理,下跌空間不大;三是通過前兩次的市場行情表現,人們已對其刮目相看,具有較好的群眾基礎,投資潛力不容小視,一旦流通幣有風吹草動,動物系列必將是主力資金和投資者的入選對象。 /
但珍稀動物幣作為流通幣中的一個系列,卻又無法擺脫市場對整個流通紀念幣的漠然。當前的郵幣卡市場,相關主管部門都在為自己“產品”的發展提供契機,郵票有減量和銷毀,金銀幣有精品戰略和總量控制,磁卡有銷毀和換卡朦朧利好,而流通幣卻無任何政策,發行上依然“我行我素”,沒有有序的計劃,沒有大力的宣傳,使得市場上本就捉襟見肘的資金不敢作出無畏的犧牲,僅圍繞著有政策支持的郵票、金銀幣和磁卡炒作。由于長時間沒有資金關照,流通幣的收藏隊伍逐漸流失,曾經的投資者也轉向郵票和金銀幣,人氣不斷的下降,導致珍稀動物系列也未逃脫陰影,在低迷中徘徊。 /
是否流通幣完全沒有機會呢?也不盡然。從流通幣的龍頭“建行”走勢看,就為整個流通幣的絕地反攻打下了伏筆,該幣從1997年攀上600元后,每遇大小反彈,均穩上臺階,一騎絕塵,最高創下1000元的記錄,不僅為整個流通幣板塊樹立了品牌效應,而且還為其它流通紀念幣的上漲拉開了想象空間。那么,動物系列作為流通幣中的優秀品種,一旦流通紀念幣板塊復蘇,其必然會有上佳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