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圣誕前夜——平安夜,現實的、虛擬的,都充滿了圣誕的氣氛,QQ好友一早開始就發過來復制的祝福圖象,QQ群上更是毫不費力地用鼠標左右鍵從哪個地方一轉帖,2秒鐘就完成了以前需要好幾天才能完成的買賀卡、寫賀卡、寄賀卡的過程。單位里掛鉤的郵局工作人員也是“心憂炭賤愿天寒”,寧可賀卡多的讓自己忙得不可開交,畢竟生意越多,獎金越多,呵呵。
商家自然也是非常關注這樣的節日,在這個“有節過節、沒有節創造節日也過節”的商業社會里,商業信息就象聯通移動的信號一樣無處不在。
“晚上有沒有安排?”成了一句非常時髦的問話,似乎不出去或者沒有安排,則是非常對不起這個“重要”節日的。
呵呵,個人倒真的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外國人的節日,雖然類似于我們的春節,但是畢竟只是外國人紀念耶穌的日子,我們有什么熱鬧可以湊的呢?(當然,我不是絕對主義者,我尊重“有安排”的朋友。哈。)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中國春節的氣氛。
我們先來看看圣誕節到底是怎么回事。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數基督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由于圣經未明記耶穌生于何時,故各地圣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圣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恒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圣誕節。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圣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我們再來看春節,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漢族、滿族和朝鮮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差不多,全家團圓,人們吃年糕、水餃以及各種豐盛的飯菜、張燈結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耍龍的,也有踩高蹺、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區人們沿襲過去祭祖敬神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豐收。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浙江紹興,是歷史文化名城,在這里,春節來臨的時候,有做年糕、醬雞醬鴨、曬魚干、做老酒等等風俗,春節期間,有貼對聯、掛燈籠、舞龍舞獅、街頭猜謎、劃烏篷船比賽等等慶祝活動,走走親戚,聊聊天,一片濃濃的親情,樂在其中!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民俗,為紀念這個重要節日,中國人民銀行于2003年發行民俗春節金銀幣一套2枚,金銀幣分別為1/3盎司和1盎司,正背面圖案相同,正面圖案為臘梅鬧春圖正背面圖案為春節吉祥裝飾圖,濃郁著中國傳統的喜慶味道,而受到廣大收藏、投資朋友的青睞,價格一直維持在3000上下,而此次雖然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但是仍維持在2500以上的價位,據市場方面的信息,這非常難得,可見,春節金銀幣的魅力是不錯的。
圣誕之際,閑聊一點感想,應該說,不管你喜歡什么,不管你怎么過的,一個硬道理就是——能過得熱鬧開心最重要。
2008年,一周后就將過去,對中國人民來說,2008年有太多的記憶,經歷了大喜大悲。2009年是牛年,牛具有勤懇踏實、埋頭苦干的“老黃牛”精神,在目前的經濟狀態下,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精神!
祝福平安夜平安、開心!祝福2009年好運,您好運,中國金銀幣好運!
(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