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008年發行計劃相比較,2009年的發行計劃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規格瘦身,而數量增加不少,很多產品的數量竟是2008年同規格產品數量的3倍左右,這一現象有什么看點值得注意呢?
總體上,這兩年的發行項目也就相差1、2個而已,而數量卻差別好幾倍。比如2008年的地方系列,如海南20周年、寧夏50周年、廣西50周年等的金幣和銀幣規格分別為1/4盎司和1盎司,發行量分別為10000枚和20000枚,而2009年的同樣規格,這里先暫且除去題材因素,第16屆亞運會的分別達到30000和60000,建國60周年的分別達到了60000和100000之多!生肖虎的1/10盎司彩金發行80000,比牛年同規格的30000足足多了50000枚,10公斤金幣達到了18枚,比牛的12枚增加了6枚,還額外增加了5盎司彩金和5盎司彩銀,1/3盎司金幣+1盎司銀幣由10000和30000上升至50000和70000(當然比奧運會第3組的2X60000和4X160000要少的多了)。
發行量的增加,是一個信號,就是盡力推廣大眾化收藏,以收藏來推進中國金銀幣的更大面積的消化沉淀,從而更好地促進金銀幣事業的合理化發展。
金銀幣事業發展的最終動力或者說希望在哪里?個人認為是圈子的做大、做優、做強,做大也就是把隊伍壯大,只有隊伍大了,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才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做優,就是把這些新入行的朋友培訓成至少半內行,一則讓新人覺得有樂趣,二則也有利于宣傳,畢竟人際宣傳是最容易讓人相信的;做強,就是在具備前兩步的前提下,提升一部分精英人才來帶領這個事業“滾雪球”式地發展。
2009年的經濟、社會生活等各方面雖然面臨經濟危機的嚴峻考驗,但是我依然相信一戶人家或者說一個被激發了金銀幣收藏愛好的人士會被“嚴峻”得連1000元、2000元都拿不出來,至少買個銀幣或者1/10盎司金幣的錢都沒有?
其實,要把這個事業做好,關鍵是怎么引導。引導好了,事業就發展了,引導不好了,大家也就都“窮受罪”。說到底,也就是一個合理定價和合理宣傳的問題。宣傳上去了,而價格下不來,老百姓聽了好話,但受不了實惠,換了你,你會怎么做?而價格下來了,宣傳適當跟進,甚至不用跟進,行情自然也就帶起來了,您說呢?
其實,按照中國大部分城市的平均年收入來看,比如浙江省2007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含規模以上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為24603元,拿個幾百或者一二千元買個金銀幣收藏應該不是難事,就算是當作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傳家寶也是很有意義的。所以,中國金銀幣是充滿希望的!
還有一個值得看好的信息,就是經過2008年奧運會“群情激昂”的宣傳,中國金銀幣也借勢從很大程度上被群眾所知曉,投資收藏金銀幣的激情已經被不同程度的點燃,這是一個良好的基礎性的作用!
當然,要倡導“全民”、“半民”首先得有足夠多的金銀幣,2009年的發行計劃已經出來了,從數量上來看,已經發出了信號,可以說,大幕已經開啟,那么接下來,就需要具體行動的實施,這值得中國金銀幣管理機構、經銷商等一切與中國金銀幣有關的單位和人員思考!
(單明銘 “閑話金銀幣 ”系列文章于 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