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醫家本草之書,上自神農所傳,就止有三百六十五種。經過歷代增補,共有一千五百五十八種,當時認為已是完善的。然而,李時珍認為,品數太煩多,名稱也太雜,有時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他認為這樣是不正確的。于是“窮搜搏采、芟煩補闕”,歷經三十年,閱讀的書籍八百余家,書稿訂正三次而著成《本草綱目》一書。
《本草綱目》增加藥物達三百七十四種,分為一十六部,合共五十二卷,首標正名為“綱”,其余各附釋為“目”,以補足與糾正藥物的原資料。并加集解,辨疑正誤,將出產形色等詳細說明,又加以氣味、主治、附方,當作本草的體用。
《本草綱目》問世后,因其全面系統更貼近實際而得到皇帝的重視,很快在中國流傳起來,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幾百年來已被全部或部分譯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俄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泛流傳,至今仍是一部有重大學術價值的古代科學文獻。李時珍是世界公認的杰出的自然科學家。
中國人民銀行曾于 1990年發行了一枚李時珍的紀念銀幣,與朱元璋(金幣)、羅貫中(銀幣)、鄭和(銀幣)、李自成(銀幣)共同組成了“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第( 7)組紀念金銀幣”。正面圖案為同樣的國徽、國號、年號,背面圖案上,只見 李時珍身背藥葫蘆、藥籃,攜帶藥鏟,翻山越嶺,不辭辛勞,正在仔細觀察采集各種草藥,他神情專注,研究深入,背后是一座座的高山,整個圖案讓人感覺到的是辛勞、認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才成就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讓中國的傳統醫藥因這個優秀代表而揚名全世界!
時間一晃已過去 17年, 世界傳統醫藥日之際,中國政府又推出“ 中醫中藥中國行”,并以“傳承中醫國粹 共享和諧健康”為活動主旨,顯示的是國家對中醫中藥的重視,傳統醫藥醫學也必將在現代醫學發展的同時,得到傳承和發揚,造福于人類健康!
謹此紀念 中國杰出歷史人物 李時珍,祝福中國傳統中醫中藥走好走強!
(單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