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線作為一種防偽功能,是在造紙過程中就已形成。他屬于紙張防偽特征之一。
按材料性質可分為金屬安全線和塑料安全線;按表現形式或制作方法可分為全埋式安全線、開窗式安全線、全埋式間斷安全線、全息磁性縮微文字安全線。
我國從第四套1990年版100元、50元兩種券別開始使用安全線防偽技術,制作工藝和防偽水平不斷提高,目前第五套2005年版除一元以外全部使用開窗式全息磁性縮微文字安全線,防偽性能極高。而假人民幣的安全線由于受制作工藝等因素的限制根本無法達到真幣的效果。從我們發現的假人民幣看,假人民幣的安全線主要有下列幾種制作的方法:
1、夾紙法。就是用塑料薄膜裁成與真幣安全線一樣大小的塑料條,放在兩層紙中間,從而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欺騙性較大。此種假幣的安全線有以下特征:一是安全線處易裂開;二是假幣邊緣可見安全線頭,易于抽出。此種作法第四套、第五套假人民幣都出現過,但數量較小。
2、劃線法。就是用黑色筆在安全線處劃一條直線,這種安全線迎光透視時模糊不清,此種作法第四套假人民幣中比較常見。
3、印模壓印法。就是用事先刻制好的印模,蘸銀灰色油墨壓印在假鈔的正面或背面。此種安全線有兩種制作方法:一是單面壓印,迎光透視時清晰度較差,平視時安全線一面可見而另一面看不見。二是兩面同時壓印,這種方法壓印的安全線,安全線上的縮微文字不用迎光透視即可見到,迎光透視時正背線條錯位,有重影。此種方法在第五套人民幣的假幣中十分常見。
作者: 孫忠道 冷顯丹
集幣在線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