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大家都來幫助你”,今天是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
國際殘疾人日是在1992年10月14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上決定的通過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們殘疾問題的理解,鼓勵人們維護殘疾人的尊嚴,保障其權利和幸福。同時也是為了增加殘疾人融入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時所獲得的成就感。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首次舉行了關于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會議決定,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1992年10月14日,聯合國第47屆大會又通過了一項決議,該決議的主要內容是:⑴ 宣布其后每年12月3日為“國際殘疾人日”;⑵ 請所有會員國和有關組織加強努力,為改善殘疾人的狀況采取持續而有效的措施;⑶敦促各國政府以及全國性、地區性和國際性組織在執行“國際殘疾人日”決議中進行充分合作。實現“人人共享的社會”這一目標。
“國際殘疾人日”的確立,說明了在全世界范圍內,殘疾人事業已日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不同種族的人們都開始形成一個共識,殘疾人事業是人道主義的事業,是一項崇高而又光榮的事業,是人類社會進步和正義的事業,給殘疾人朋友設立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節日,消除影響殘疾人充分參與到生活各個方面中來的障礙。
我國目前有6000多萬殘疾人,做好殘疾人工作,發展殘疾人事業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幾十年來,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殘疾人事業發展步伐更快。規章制度的出臺完善落實,器材設施的配置,教育康復就業事業的全面鋪開,相關資金的保證等等,讓殘疾人生活越來越好。
在2008年來看,殘疾人事業發展最明顯的大事就是北京第13屆殘奧會的隆重舉行。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殘奧會的歷史。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始辦于1960年,是由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專為殘疾人舉行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于夏季奧運會后舉辦一屆,加上北京,迄今已舉辦過13屆。冬季殘奧會自1976年舉行以來已經舉辦了9屆,參賽運動員總人數接近4000人。比賽項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輪椅體育舞蹈等4個大項,每個大項中又包括若干小項。我國2002年首次參加冬季殘奧會。
北京殘奧會是是殘奧會歷史上參加國家和地區數量最多的一次,共計148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名運動員,2500多名教練員和官員,真正可稱的上世界性盛會。經過11天的拼搏,中國對以89塊金牌、70塊銀牌、52塊銅牌的絕對領先成績雄居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