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2016年底,那個在國內錢幣圈中火起來的活動?對!沒錯!,就是“關于中國貴金屬文化藝術價值調查”!需要重申的是:這是一場圍繞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展開的一項公益性問卷調查活動。
答卷活動從2017年2月13日正式開始,截至目前,小藝采訪了多位問卷調查的參與者,看看他們對于這份錢幣圈史無前例的調查問卷,有什么感想?
收藏&投資,結合文化藝術價值。
這次問卷調查活動,除標準調查問卷以外,參與者還需填寫個人基本信息。參與者從問卷中隨機抽取112個幣種,從歷史價值、學術價值、美學價值和工藝價值四個方面進行文化藝術價值的評價。
參與者張濤先生
張先生大約用了兩天的時間答完了所有的題,遇到不熟悉的幣種就翻閱相關資料,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答題。對張先生來說,填寫問卷的過程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提升。在此之前張先生對很多幣種不熟悉,比如人物題材和體育題材方面不太感興趣也涉獵的少,借這次答題的機會,促使自己全面地學習了一遍。
張先生本身在金融行業工作,很早之前了解到錢幣的投資價值之后,便開始了嘗試。對于貴金屬幣的投資價值,也算是有些了解,但是對于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了解的的確有些少。目前,包括他在內,大家對于錢幣收藏仍以投資為主,對錢幣文化藝術價值的了解和認識還是比較匱乏。
通過這樣的一次問卷調查,不僅能惡補一下關于錢幣的故事,也能使得錢幣投資者們,對貴金屬幣的文化藝術價值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今后無論是在做貴金屬幣的收藏或者是投資的時候,對于某個錢幣的文化意義都能知曉一二,讓貴金屬幣在作為資本流通的同時,又能將錢幣的文化意義不斷的傳遞下去,讓其文化藝術價值為更好的為投資服務。
作為教育工作者,其實這是一次很好的發言機會。
保證問卷調查的全面性,就需要更廣泛的收藏者參與其中,發表他們的言論。
參與者牟睿先生
牟先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為自己爭取發言權的機會:“可以說你認為什么東西好,而且也能知道大家對這個東西的客觀評價是什么樣的。”
牟先生提示大家,答題過程中要尤為注意評判標準的一致性問題,因為題量不小,參與者需要聯系和對比前后的幣種才能給出相對客觀的評價。
另外,他建議大家在評價的時候,手里有相應幣種的可以趁這個機會拿出來看看,沒有的也可以想辦法找到錢幣的立體圖進行觀察,以便對圖案的立體感、精美程度可以有一個更準確的把握。
經過思考得出的評價,客觀作答,才具有意義。
參與者王朝學先生
截至記者采訪,王先生剛答完一半的題,他認為在答題過程中,評判時多少會受到個人喜好的影響,一定要注意盡量保持客觀、認真作答。答題速度不重要,關鍵是要完整準確表達自己的認識,經過仔細思考得出的評價都是有意義的。
他認為“好”的錢幣的確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并且填寫答卷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學習中華文化、重新思考錢幣藝術價值的過程。
小藝覺得,無論是錢幣圈小白,還是業內專家,只要能夠在這份問卷中,客觀作答,形成有效答案,對于答題者自身來講,都會有一個深刻的意義。
Ps:我們的調查活動截止日期是2017年5月31日哦,還沒有開始答題的朋友們,趕快登陸郵箱,查看答題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