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熊貓金幣發行三十周年。中國集幣在線接受紹興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委托和上海金幣投資有限公司邀請,展開了一個以熊貓金幣發行三十周年為主題的系列深度設計師專訪。
2012年,同時也是上海金幣投資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作為中國金幣總公司在上海設立的子公司,也作為普制熊貓金幣以及各類貴金屬衍生產品的承銷單位。中國集幣在線和上海金幣投資有限公司,因為這次系列專訪結下了一段熊貓幣緣。
作為熊貓金幣的承銷機構,上海金幣有限公司所有員工對于熊貓金幣似乎有一種深厚的情感。
追尋一
走進上海金幣投資公司
李波總經理:“追尋歷史足跡是一種記錄方式,也是一種紀念方式。希望你們能夠記錄下熊貓幣的歷史,更希望你們能紀念所有為熊貓幣奉獻的人。”
4月的江南,春暖花開。我們一行人走進了上海金幣公司的辦公所在地,外表時尚現代的大樓內,無論是辦公室中的裝飾布置,還是辦公區一角的展臺,辦公人員的辦公室上,甚至走廊盡頭的會議室里,都充滿了熊貓幣的身影。走進總經理李波的辦公室,嚯,辦公桌上熊貓幣三十年的模型赫然立于其上,那里的大熊貓或坐持青竹,憨態可掬;或緩步漫行,悠然自得;或河邊飲水,蕩起漣漪;或爬坐樹枝,側首觀望;或側坐扭身,或竹溪漫步!一溜看下來,簡直是熊貓金幣三十年的微型歷史回顧展覽,它們形態各異工藝不同,但是同樣地青春,活力、自信、灑脫,這一個又一個定格,就是三十年間中國想要向全世界分享的“自拍照”,它們是一套最美的中國名片!
坐下來,談到這個系列專訪時,從李波總經理眼神里,我們感受到這位和熊貓金幣打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交道的“熊貓”高管,發自內心地喜愛著熊貓金幣,并且為它而感到由衷地自豪。不僅如此,李波總經理還頗有童趣地向我們介紹到,日常他就特別喜歡搜集所有與熊貓有關的繪畫作品、圖片素材,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是如何表現熊貓的;也很喜歡親近自然中的熊貓,每次去動物園先看的一定是熊貓,觀察自然狀態下的熊貓,甚至還會和熊貓金幣的設計者們探討,如何能設計好熊貓幣,如何把熊貓幣上的熊貓形象表現的更加生動、自然、可愛。
后來,接待我們的上海金幣投資有限公司辦公室人員在介紹熊貓金幣各項背景材料時,也向我們感嘆,“其實上海金幣公司的員工都很喜歡熊貓,也都很喜歡熊貓金幣,能夠有這樣的榮幸參與到熊貓金幣的營銷過程中,是榮譽也是榮幸。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熊貓金幣,領略到它的魅力!”從高管到普通員工,對于熊貓金幣都有一份純粹的真愛,因為這一份坦誠和炙熱,我們也因此對這次專訪有了更投入的情感基礎。
在接受了數天的熊貓金幣背景材料介紹和設計師經歷介紹之后,才正式開啟了前后將近一個月的熊貓金幣三十年設計師系列專訪工作。
追尋二
走進上海造幣廠
羅永輝:熊貓金幣的成功是一個團隊的成功,是中國的成功。
在上海金幣投資有限公司人員的帶領下,我們首先帶著探詢的心情叩開了上海造幣廠的大門。我們想要從曾經親歷過熊貓幣三十年歷史進程的錢幣設計大師們,尋找到來自歷史的回聲:三十年前的中國,剛剛經歷了一場巨大的變革,當我們的造幣人終于探出頭去,看見了外面世界的精彩與輝煌,當時的他們,在想些什么,又做過什么?
舉世無雙的熊貓幣,永遠說不完道不盡的熊貓幣,是我們的驕傲,但是,今天當我們面對它的輝煌,是否認真地想過: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和精神造就了它?
老人,前輩,他們引我們入室,指引我們坐下,然后給我們講述。
這些以錢幣文化為終身事業的老人,他們的人生故事,往往和他們的錢幣作品交織,交織成熊貓金幣和中國金幣三十年的歷史。
陳堅,新中國第一代錢幣設計師,曾經被有些收藏者親昵地稱為“熊貓金幣之父”?。他用略帶浙江地方口音的普通話,淡定地告訴我們,我不是,熊貓幣之父是國家,是國家的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我們這一代人還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改改分幣年號、做做毛澤東像章,大部分時間無可事事。所以是國家的改革開放,是熊貓金幣改變了我們這一代設計師的命運。
羅永輝,新中國第一代錢幣設計師。滿臉笑容地把我們引進門,坐下的時候會開玩笑地說,你看又認真了,我個人對于熊貓金幣的貢獻其實真的不多,熊貓金幣的成功是一個團隊的成功,是中國的成功。熊貓金幣早期的獲獎,不是熊貓金幣的光榮,也不是造幣人的光榮,而是中國的光榮,全世界很給剛打開國門的中國面子。正因為現在進步了,現在的我們,終于可以坦然面對當時的幼稚了,知道了局限,也就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趙檣,代表了中國造幣業的中生代力量。他說,熊貓金幣在變,一直在變,未來會一直變下去。老前輩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到了我們手上,我們肩上的責任更大更重。
深耕熊貓金幣浮雕創作幾十年的余敏則說,許多大熊貓的動作在生活中很難或者根本不可能看到,這就需要設計者在了解大熊貓生活習性的前提下做到心中有熊貓,充分發揮豐富想象力,表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和對生活的態度。大熊貓形象的擬人化創作,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想象力在熊貓金幣的發揮可以說淋漓盡致。這是熊貓金幣獲得成功的首要因素。
追尋三
走進沈陽造幣廠和南京造幣廠
王玲:我所設計的熊貓金幣,就是最終想要營造出這樣一份跨越親情愛情、跨越千山萬水的大愛情懷。
而飛行百里,走進沈陽造幣有限公司,熊貓金幣又多了一分細膩和溫情。在這里,美麗的熊貓金幣女設計師常歡告訴我們,她賦予了熊貓金幣溫柔慈愛的母性,如果觀賞她所設計的2006版熊貓金幣,更可以感覺到相濡以沫的溫情。它蘊涵著與自然的和諧,與環境的和諧,與人類性情的和諧。尤其表現母子熊貓之間的互動,她們在肢體、動作,甚至眼神上的交流,準確、細膩。
沈陽造幣有限公司
從白雪皚皚的北方重新回到鳥語花香的江南,走進南京造幣有限公司,和程超、王玲兩位80后年輕設計者的交談,又多了幾分青春活力。
南京造幣有限公司
程超說,我設計的熊貓金幣,它是一個系列,講述一個故事,貫穿一條線,有剛出生的熊貓,有熊貓成長到青年、壯年了,再到它慢慢的老去,其中既有父母與子女的親情,也有愛情、友情。熊貓金幣三十年,我也年屆兒立,因為年齡的關系,不像那些曾經設計過熊貓金幣的老前輩們,我沒有太雄厚的經驗積累,太沉重也不符合我的年齡和思考角度。所以我想設計成這樣一條帶有很多表情色彩的成長線,把我在這個年齡對于人生、生命、情感等方面的思考融入進去。引導大家從這個角度去愛護動物,愛護自己生活的環境。
而感性美麗的王玲,被2008年的四川地震大難而震撼惋惜,為其中人與人之間的那份親情而震撼感動,她說,每一份具象的愛,在“大愛”面前,都是相對單薄的,當天災降臨,全國全世界素不相識的人們,一同參與到互幫共助中去救災,那是怎樣的一份愛與親情?我所設計的熊貓金幣,就是最終想要營造出這樣一份跨越親情愛情、跨越千山萬水的大愛情懷。
追尋四
走進熊貓幣人的精神世界
每一代熊貓幣人:他們始終抱持著一種理念:政治責任、職業擔當、藝術情懷、文化品格。
我們又在上海金幣投資公司的會議廳中和中國金幣總公司的岳俊峰有了一次誠懇有趣的交談,隨后又在上海金投公司的安排下,與金總設計部原經理胡福慶有了一番收獲非常大的采訪,聽他娓娓道來熊貓金幣三十年曲折的圖案設計理念變化過程和工藝試驗過程,聽他講熊貓金幣誕生時的趣事難事,也聽他講熊貓金幣進入競標機制后殘酷的中標過程。
長者已經滿頭白發,中生代也已近不惑,年輕人依然活力迸發。然而,年長者身上依然可見當年的銳氣,年輕者身上已不乏成熟的風范。他們彷徨過疑惑過,但對職業操守卻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但對要設計出能夠代表中國形象的熊貓金幣(以及金銀幣)這個職業理想卻未曾有過一星半點的懷疑。他們始終抱持著一種理念:政治責任、職業擔當、藝術情懷、文化品格。
一則則或有趣或遺憾的往事甚至是密聞,牽引著我們,去觸摸熊貓金幣“三十而立”的特殊溫度。那溫度來自歷史的深刻追憶,來自未來的美好憧憬。當浮華襲來,熊貓金幣文化展現出其特有的沉靜與淡定。它在提醒我們,臺前的鮮花與掌聲,幕后還有一種東西叫專注,叫探索,叫挫折。
追尋五
還原歷史 尊重歷史
回顧歷史,是為了創造未來,我們跟隨歷史的腳步,一步一步重走熊貓金幣三十年的成長道路,我們只是要探尋:這一種文化如何成為當下社會的思想引領者,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它如何體現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
帶著很多問題,很多疑問,我們又與上海金幣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很多次的懇談接觸,不僅很多次幫助我們解決材料搜集和數據核實上的困難,還一次又一次主動幫我們搜集來了一大摞很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當進入撰稿過程時,上海金幣投資公司的工作人員很誠懇地和我們說,記者同志,歷史是基于事實的學問,歷史的敘述離不開事實,歷史的評價同樣離不開事實,只有全面客觀地反映歷史的事實和本來面目,才可以更好地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希望你可以寫出反映歷史本來面目的熊貓金幣三十周年系列訪談。
帶著這個具有歷史責任的囑托,我們開始了寫作。每篇初稿完成后,我們都把稿件傳給了上海金幣公司的負責人員,征詢他們的意見。他們往往不久即作出回復,指出一些細節上的缺漏或數據上的錯誤,還常常會提前幫我們跟相關設計師核實查對。嚴謹之風,讓人肅然起敬。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熱愛熊貓金幣的“熊貓幣人”炙熱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責任心。在稿件反復審核過程中,還常常能聽到來自李波總經理的意見和想法,就像他以往和熊貓金幣設計者提出建議一樣。記者不是專家,但借助這些專家,我們也便成了熊貓金幣專家。正是他們,成就了一個專業有深度,歷史有厚度的熊貓金幣設計師系列專訪。
系列訪談推出后,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貓迷們的強烈反響,也成為熊貓金幣三十年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材料。后來,我們還收到了上海金幣投資有限公司郵寄過來的,由羅永輝大師設計的,一枚非常珍貴的熊貓金幣發行三十周年銅章。
這段愉快的記憶,和這枚珍貴的熊貓銅章,將永遠被我們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