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ismatic Guaranty Corporation® (NGC®) 認證了一對罕見的中國銀質樣幣,并將于斯蒂芬集藏珍稀錢幣(Stephen Album Rare Coins)在2020年9月24日至27日舉行的第38期拍賣會上亮相。這兩枚都是光緒29年(即公元1903年)北洋“G后有點”版(“在Yang后面有一個點”)L&M-462 銀質樣幣。一枚被評級為NGC SP 65,估價6萬美元至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2萬元至56萬元);另一枚則被評級為NGC SP 64+,估價5萬美元至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萬元至49萬元)。
中國1903年北洋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G后有點(Period After Yang)”版(L&M-462)
評級為NGC SP 65,系譜為理查德 . 巴格(Richard Bagge)
中國1903年北洋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 “G后有點(Period After Yang)”版(L&M-462)
評級為NGC SP 64+,系譜為理查德·巴格(Richard Bagge)
樣幣是經過特別小心鑄造出來的硬幣,以突顯其鑄造以及保護它們的表面。盡管它們不完全符合被稱為精制幣的標準,但是樣幣與流通幣的鑄造是明顯不同的。這兩枚樣幣都有特殊的表面、強有力的壓印以及令人驚嘆的原包漿。
在這些硬幣之前,沒有發現任何關于這個品種的樣幣或是精制幣。它們屬于理查德 . 巴格(Richard Bagge)的舊藏,在大約1906年,理查德在上海工作,時任瑞典的總領事。他的兒子,拉恩瓦爾 . 理查森 . 巴格(Ragnvald Richardson Bagge)(1903-1991)也是一位瑞典外交官,這兩枚也是他所繼承的財產的一部分。
北洋機器局在義和團運動三年后,于1903年又開始鑄造銀圓。這些銀圓很有可能是為達官顯貴們慶祝北洋機器局重新開業而鑄造的。不管其鑄造的確切原因是什么,這些銀圓顯然是經過特別鑄造的,值得享有盛名。
這兩枚硬幣都是由同一對非常早期且狀態良好的模具鑄造而成。這兩枚硬幣也顯示了用于鑄造這兩枚的模具完全沒有模具磨損或腐蝕,前述的模具問題在流通幣的內齒里經常能反映出來。硬幣的保護邊也比那些普制幣更犀利,龍的圖案也打制的非常立體,每枚硬幣字面的珠圈也顯得同樣有力。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背面完全沒有“透打”,這表明打制這兩枚幣時模具有多新。在幣胚被使用多次的模具壓印后,通常會出現透打,并且由于鑄造的巨大壓力,這條龍的模糊陰影將在硬幣的字面開始顯現出來。
最后,硬幣還具有大量的模具拋光紋,以及圍繞著圖案的環形鑄紋。這些線條清晰明了,而在后期鑄造的錢幣上,這些線紋會在某些區域逐漸消失至不可見。
硬幣保存完好。那個時代的中國銀圓通常有許多包裝劃痕和處理上的磨損,但這些硬幣上都沒有。這種沒有損壞的情況表明,從它們在被鑄造時起,它們就得到了小心地處理。根據已知的資料顯示,這對硬幣被鑄造后的僅三至七年就被理查德巴格收藏了。
兩枚幣正反面相似的包漿表明,當時存放的方式是為同時展現硬幣正反面的圖案。很顯然,被存放在展示盒中時一枚龍面朝上而另一枚字面朝上。因此,一枚龍面具有深彩的包漿而另一枚則是字面有類似的包漿。包漿的顏色深度和獨特性揭示了這套很可能在同一個盒子里存放了數十年。
“作為專業的評級師,在我們的工作中令人特別興奮的事情是,像這樣重要的硬幣會突然浮出水面。”NGC董事會主席兼終審評級師馬克·薩爾茨伯格(Mark Salzberg)說到。“這些錢幣代表著中國機制幣史上迷人的時刻。”
斯蒂芬集藏珍稀錢幣(Stephen Album Rare Coins)拍賣會的其他NGC認證拍品亮點包括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年)L&M-609“壹圓汽車銀幣”,評級為NGC AU 50,估價3萬美元至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1萬元至35萬元);一枚袁世凱像共和紀念壹圓銀幣無年號(1914年)L&M-858,評級為NGC MS 61,估價1萬美元至1萬2千美元(約合人民幣7萬元至8萬4千元)。
所有估價均由拍賣公司提供,以美元表示。
欲了解更多詳情,請點擊“這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