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是三千五?還是二百五? |
前不久里昂證券某分析師預測黃金價格將在2010年達到3500美元/盎司。本來這事情跟咱沒關系,偏偏有朋友來電話,絮絮叨叨地跟我討論存點黃金。我說不過他,說得手機都燙了,只好敷衍說,大爺您干脆把中金黃金整個并購過來算了。
別人理財的事情不便多說意見,朋友一沾錢就不好處了。當初無意中給朋友指一股票,恰逢指數翻跟頭,鴻運當頭,老天照應,一兩年漲了六七倍。后來朋友閑談中閃爍其詞,什么只買幾百股,而且早就拋了,云云。咱忍俊不禁,咱給你一個票,可沒想綁您的票兒啊!瞧把您嚇的! 話說回來,3500美元/盎司,還是滑稽了。咱們假設一下,真要是從現在的1000漲到3500,世界是什么樣子?那就是說,貨幣貶值70%以上。好比說,您在銀行存了一百萬,本來能買28萬斤雞蛋,2010年就只能買8萬斤了。 這種事兒不是沒有,當初國民黨撤退的時候,紙幣一日三貶,人們就認袁大頭和黃魚(金條)。不過里昂那位為咱描述的可是一個世界性的大撤退,往哪兒撤呢?不住地球了?來一把嫦娥奔月?我擔心到2010年的時候,世界航天技術水平還做不到。 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后,黃金就不那么重要了。實際上,經濟學之所以從重商主義進化到現代經濟學(甭管是新古典還是貨幣學派),就是因為黃金不那么重要了。人們發現:槍炮、汽車、石油比黃金重要;微軟、可口可樂、迪斯尼更重要;出口電影大片的比出口電視機的厲害;輸出價值觀的比輸出勞動力和原材料的厲害。 論黃金,非洲最多;論翡翠,緬甸盛產;論石油,當屬阿拉伯國家。日本資源貧乏,啥也沒有,卻成了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再論論世界富豪:蓋茨以微軟稱雄;巴菲特靠將優秀企業納入彀中而與蓋茨輪坐狀元榜眼;李嘉誠坐擁長實與和黃,咱可沒見哪個富翁是坐在大個兒金元寶上的老財主。 那咋就出來這么個荒誕預言呢?或許是為了吸引眼球,好比說,咱要說“黃金會突破1100美元,但在1300美元遇到阻力”,那就只是尋常分析師,和股評家差不多;但這位一下子劍指3500美元,嘩!全世界的眼珠子都飛過來了!芙蓉一把,見效了! 還有可能,就是炒金者。當初某名人撰文,論證中國中產階級應該注重黃金投資,建議每個中產家庭存50兩黃金。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假設中國2000萬中產階級家庭,不多吧?這要存50兩黃金,那就是50000噸!哪兒找去呢?美國儲備是8000噸,整個歐洲才6000噸。 50000噸黃金,別說沒地兒找去,就是真買了,那就便宜了炒金的,自己當了冤大頭。后來文章作者炒金爆倉了,沸沸揚揚。 至于放言3500的這位,如果是炒金的,就是忽悠大伙兒的壞蛋;如果是做學問的,那就是自個兒糊弄自個兒的笨蛋,反正能扯出來的都是蛋。 對我們來說,這個3500的第一個啟示就是,別拿別人當大爺,金融歷史長,經驗或許多點,但也未必就真明白。石油將超過200美元/桶,這是哪位外資大爺說的?五大投行歷經百年風雨,一下子就被開除了三個,另外兩個降班留級,為啥?還不是次級貸鬧的?本來忽悠著騙別人賺傭金挺好的,結果看著人家擊鼓傳花挺賺錢,眼紅了,一腳踩進去了。咱就不明白,本來就是您自己做的套兒,干嗎自己還往里鉆吶! 給咱的第二個啟示就是,當有人說胡話的時候,要警惕。中國石油上一百,有人說吧?股市站在珠峰上(8848點)看奧運,誰說的? 說胡話,有的是因為糊涂,有的是為了得到根骨頭,在那兒揣著明白裝糊涂。究竟是三千五?還是二百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