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紀念幣防偽 |
發布日期:08-07-24 15:15:22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據各地錢幣市場反饋信息,各地均發現有偽品紀念幣,95年首先發現"建行"、"西藏"偽幣,至97年已發現90年以前的所有紀念幣的贗品,98年又見有四種野生珍稀動物特種紀念幣偽品。假幣雖偽造十分相像,但仔細辯認總有破綻可尋。如10種1元幣雖均為鑄模機制,但工藝粗糙;4種5元動物假幣工藝較精制,圖案比例適中,不細看易上當,這些假幣色澤暗紅,立體感不強,大熊貓、華南虎假幣"國"內的"玉"點為長點,真幣為園點。希各位藏友注意辯偽防偽。
如何識別真假流通紀念幣
自1984年10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一系列流通紀念幣。到目前為止已發行34套,共計45種(其中特種紀念幣8套8種),總面值92.3元。這些紀念幣制作精湛、圖案美觀、寓意深遠,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紀念價值。然而,隨著流通紀念幣的連年發行及市價逐步走高,一些不法之徒視國家法律于不顧,鋌而走險,大量制假販假,牟取暴利。據筆者掌握的有關資料,目前流通紀念幣板塊中,下列品種有贗品: "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西臧自治區成立20周年"、"香港回歸";特種紀念幣"熊貓"、"金絲猴"、"華南虎"、"白豚"、"朱"、"丹項鶴"、"褐馬雞"、"揚子鱷"共13種。 這些假幣有的幾乎可以假亂真。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回歸"雙金屬幣也有假幣,制假者真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但是,廣大收藏愛好者也不要談假色變,在選購紀念幣時,只要仔細觀察,或者用真幣對照,贗品的"廬山真面目"便會暴露無遺。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所有假幣不論制假者手段如何高超,都有其共同特點。從整體特征來看,一是贗品做工粗糙,成色不足,顏色不一,黃色幣發白、發亮,白色幣顯黃。這是贗品金屬搭配比例不當所造成的;二是正背面圖案略顯模糊,沒有真幣那樣有層次感和立體感,顯得呆板,仔細觀察有"形同而神不似"的感覺。在放大鏡下,圖案有明顯的沙粒狀結構,光澤和亮度均不及真幣,贗品字體略粗,筆劃欠規范,棱角、國徽、天安門圖案欠分明,五個門洞和10根柱子比較模糊,天安門前的華表沒有立體感,有的只能看到一座、有的甚至全無;三是贗品的重量各枚之間有差別。
本文擬對上述贗品分別作連續介紹,僅供廣大錢幣收藏愛好者參考。 中國人民銀行建行40周年紀念幣 此幣發行于1988年12月1日,發行量206.8萬枚,直徑30×1.7mm,重9.3克。銅鎳合金結構,面值1元,全套1枚。正面圖案:國徽、國名、年號;背面圖案:中國人民銀行行徽及總行大廈。設計者:余敏、白文均,上海鑄幣廠鑄造。 真幣感觀上潔白光亮。鑄工精致,手感光滑,正背面文字輪廓清晰。用放大鏡觀察邊齒均勻,錯落有致,背面總行辦公樓墻體和中心樓線條垂直,疏密一致,屋頂二個方塊勻稱,圓型中心樓頂部光亮有立體感;麥穗紋路清晰、天安門前的華表、中文、年號及符號清晰而有立體感,五角星凸感強。 假幣感觀上灰白帶有淡黃銅色,手摸粗糙,有的還會刮手,重9.633克,比真幣重0.333克,邊飾不均勻,內圓有偏心、厚簿不一;背面"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四十周年"中的"銀"字第三筆與第一、二筆相連,周年的"周"字中間的"吉"字筆劃不清楚,有的相連,總行辦公樓和中心墻體線條明顯不直且粗細不一,有擁擠感,屋頂二個方塊大小不一,不均勻,左邊小方塊不方正,左角有尖峰狀。凹下部分有暗影,而真品二個小方塊呈長方形,凹下部分發亮;圓形中心樓頂部凹下部分有明顯砂眼和微小氣泡,真品銀白色,贗品色陰暗;正面國徽麥穗紋路不清,手摸有凹陷感,天安門前的華表沒有立體感,有左無右,有右無左,有的只有半截,有的甚至全無;中文文字缺乏力度和立體感,五角星凸感不強,顯得粗笨。這種種現象是造假者翻砂脫模時用力不均所致。 1997年7月1日,為紀念香港回歸和特別行政區成立,發行了一套 |
上一篇:賀蘭山下果園成 塞北江南舊有名(羅婷婷) |
下一篇:“百般紅紫斗芳菲”—淺析奧運第三組流通幣(黃沙吹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