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吐魯番的葡萄豐收了(羅婷婷) |
發(fā)布日期:08-07-24 15:05:23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本稿刊載于2008年4月上旬出版的第七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自治區(qū)系列流通幣賞析之二: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qū)成立30周年紀念幣 1985年,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qū)成立30周年,中國人民銀行于當年10月1日發(fā)行一枚普通紀念幣以資慶祝。該幣全套共計1枚,材質銅鎳合金,面額1元,直徑30毫米,重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位于中國西北邊疆,地處亞歐大陸中心,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區(qū)。維吾爾族居民占60%,其余為漢、回、哈薩克、蒙古等少數民族。自治區(qū)成立于1955年,自治區(qū)首府為烏魯木齊。新疆屬大陸性氣候,其地形的顯著特征是“三山加兩盆”,北部是阿爾泰山,南部為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中部橫亙著天山,把新疆分成南北兩大不同的自然地理區(qū),并形成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準噶爾盆地。 自治區(qū)地域遼闊,農業(yè)畜牧業(yè)非常發(fā)達,盛產葡萄、哈密瓜、蟠桃等瓜果。自然資源神奇而豐富,冰峰與火洲共存,瀚海與綠洲為鄰,自然風貌粗獷,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各民族的文化藝術和風情習俗絢麗多彩,構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 “它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空氣是這樣清新/聞到田園的芳香/微風輕輕吹拂/掀起綠色的波浪…….因為它永遠在前進/時時刻刻改變模樣/因為我透過這個城市/看見了新中國的成長”這是曾經在那里生活了17年的偉大愛國詩人艾青筆下的新疆。在群山峻嶺、綠洲戈壁之間,有著數不盡的“糧倉”、“肉庫”、“油盆”、“煤海”,因此被周總理親切地稱為“美麗富饒的寶地新疆”。 是啊,如此一塊美麗富饒的土地,經過30年的耕耘,又該有怎樣一番雄偉壯麗的景象。方寸之間,邊疆之地的異域風情,自治區(qū)建設帶來的蓬勃發(fā)展,從政治回歸生命本真的追求。當我把眼光從極遠處收回,逡巡手中這枚直徑30毫米的銅鎳合金紀念幣,交織著感動、欣賞、自豪、向往的復雜情緒頓時涌上心頭。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qū)成立30周年紀念幣的正面設計簡潔大方,主景是新疆人民大會堂樓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新疆人民會堂樓景和年號“1985年”。 新疆人民大會堂位于烏魯木齊市,是自治區(qū)成立30周年獻禮工程之一。建筑面積達2.9萬平方米。整個會堂內部裝飾富麗堂皇,外部雄偉壯觀,融現代化建筑和新疆民族特色于一體。把成立30周年的重點獻禮工程作為同題材紀念幣的圖案主景,這是一種別具匠心的藝術處理。在構圖設計中,設計者抓住了大會堂外部雄偉壯麗的形式感,把巍峨的大會堂輪廓從天空中勾畫出來,柱闊等建筑局部強調民族風情,用繁茂的花簇來襯托,最終呈現出一副莊嚴絢麗的幣上景色。更多從大會堂外部的體量等角度,來引導觀賞者對其雄偉外觀和恢弘氣度的視覺體驗。 那年,吐魯番的葡萄豐收了。這是該幣背面圖案設計的感性脈絡。背面的構圖繁復美觀,注重素材數量,追求強烈的直觀效果,鄉(xiāng)土風情濃厚,形成了非常獨特的視覺效果。主景是維吾爾少女肩擎瓜果圖,牛羊群、現代工廠、清真寺、群山由近及遠,次第有序排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30周年”的漢字和維吾爾文字圍于幣面的外環(huán)。為了體現流通紀念幣畫面清晰度,增強人物面部的立體感,這枚紀念幣是下了一定工夫的。設計師從維吾爾少女的發(fā)、眉、眼、身材、服裝等處入手,結合銅鎳合金的材質要求,做到了形似與神似,再緊密結合動作雕刻了一筐沉甸甸的瓜果和身后悠然自得的綿羊群,真實再現了少女辛勤勞動的場面,一股濃郁的瓜果香氣仿佛縈繞在耳鼻之間,對于吐魯番豐收盛景的喜悅之情躍然于幣上。中景,清真寺是新疆最重要的宗教建筑,冒著濃煙的煙囪和巨大的工廠廠房顯示著如火如荼的自治區(qū)現代化工業(yè)建設,這也是一種巧妙的對比處理,把新疆自治區(qū)的不同面貌同時展現在我們眼前;遠景是連綿不斷的天山山脈,一直延伸到畫面深處。幣面的層次非常豐富,但是雕刻細膩清晰,局部之間的配合呼應,以及內在的隱喻關聯處理得都非常巧妙,通過緊湊而豐滿的構圖概括地表現了一副欣欣向榮、奮發(fā)向上的自治區(qū)建設圖景。 |
上一篇:如何看待尚未啟動的流通紀念幣板塊?(老鷹) |
下一篇:前蘇聯硬幣受寵 罕見銅幣價值近6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