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古周口店 探幽拙政園(郭輝) |
發布日期:08-01-25 08:5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本稿刊載于2008年1月下旬出版的第二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upload=jpg,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UploadFile/2008-1/20081258521888491.jpg[/upload]
為紀念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成功,央行從2002年陸續發行了五組流通紀念幣,無論是第一組的長城兵馬俑,還是第二組的三孔故宮,皆是官家國事范疇的題材,而第三套則從宏大敘事的角度轉向更為大眾和民間,文化其實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就筆者欣賞而言,更喜歡第三組“北京周口店和蘇州古典園林”從題材上透出的濃厚人文味道。 據史料記載,原始人類最早棲身于洞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就是北京周口店“猿人洞”。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距北京城約50公里。1929年中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此發現原始人類牙齒、骨骼和一塊完整的頭蓋骨,考古學家繼續在這里發掘,發現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個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為北京猿人,這一發現和研究,奠定了這一遺址在全世界古人類學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周口店遺址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人類化石材料最豐富、最生動、植物化石門類最齊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類遺址。紀念幣上,為了使“北京人”復原像形象更突出、更具有直觀性,制作浮雕時加強了“北京人”頭部和上半身的體積感,同時在處理毛發、牙齒、眼睛、顴部等位置上采用陽刻,達到深入細致的視覺效果,透過人物皮膚肌肉和特殊部位的特點抓住了北京猿人的固定特征,讓欣賞者有了最直接的視覺體驗。北京猿人身后的文物遺址主要以襯景形式出現,簡練的布局交代,只是抓住了遺址整體的形態神韻,使紀念幣畫面整體從實物到虛景、主體與襯景之間產生一個層次上的過渡,這樣處理豐富了畫面的內容深度和內涵,尋古周口店的“古”韻躍然于幣上。 人類在有意識地創造并美化居住環境的活動中積累知識,總結經驗,不斷創新,逐漸形成建筑。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建筑形式各具特色,這些多姿多彩的建筑文化是人類共同的財富。而在中國悠遠的民族建筑史上,蘇州的古典園林絕對算的上是其中最瑰麗典雅的一章。去了拙政園的人都說,這不就是文徵明畫在紙上的畫,移到這一片風景里來了嗎?如今這片人間仙境又被搬上了紀念幣的舞臺。“蘇州古典園林”流通幣背面主景圖案就為蘇州園林之一的拙政園內的亭臺樓閣和泉石花木。一亭一廊、一水一石,幣上的拙政園更像是線裝書的字里行間,清風徐行、明月疏影,近處長廊蜿蜒,曲徑通幽,青竹碧林豁然開朗,遠處八角樓臺秀雅,一彎碧水逶迤,仿佛還有幾枝荷花、雀鶯亂鳴。“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臘之費。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一段賦成全了王獻臣的才情江湖,也成全了文徵明的棲逸之志,更成全了一段流年中的山水風華,幣上的園林何嘗不是一段傳奇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1987年12月批準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為世界文化遺產。而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拙政園、網師園等9家園林也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兩枚流通紀念幣正面主景圖案均為國徽,內緣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內緣下方刊“2004”年號。這套流通紀念幣為精制紀念幣,材質均為黃銅合金。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及蘇州古典園林”流通紀念幣面世后以其濃厚的歷史和文化氣息、家喻戶曉的題材優勢和特殊鑄造工藝以及豐富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得到了很多收藏者的喜愛,更值得關注的是它的發行量僅為600萬套,遠少于前面兩組,發行上主觀或客觀上造成的“瓶頸”也極大地刺激了市場的需求。 尋古周口店,探幽拙政園,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文化遺產也就是我們先人生活的軌跡,在紀念幣上尋古探幽,走入歷史深處。
[upload=jpg,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普通紀念幣.jpg]UploadFile/2008-1/20081258524436690.jpg[/upload] 作者為北京人銀科工貿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 |
上一篇:康銀閣公司裝幀發售2007年流通紀念幣年冊 |
下一篇:流通幣的“四大系列”風頭漸超貴金屬 |